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8719811719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观点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家之言

吴锦强:汲取青岛“11·22”事故教训加强隐患治理和高后果区管理

来源:《管道保护》杂志 作者:吴锦强 时间:2018-11-27 阅读:

吴锦强

西部管道公司


在青岛“11·22”事故5周年之际,再次重温和分析事故惨痛教训,认真总结西部管道公司开展隐患整治和高后果区管理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有关措施和建议。

1 管道隐患排查整治成效

青岛“11·22”事故由管道腐蚀泄漏而引发,告诫我们安全无小事,任何隐患都有可能酿成重大事故。公司按照“依法依规、找准要害、协商治理、挂牌督办”的工作思路,认真细致推进管道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累计排查问题百余项。联合地方政府及相关方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完成多处管道改线,开展多处房屋、厂房、文化广场占压清理,治理重车碾压等共计百余处。至2015年,全部问题都完成整改并得到持续巩固。

(1)深入排查摸底,开展安全评估。对排查出的重点隐患点,委托专业安全评价单位开展管道安全现状评价,提出整改建议,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方案,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要求,分类、分阶段整改。编制隐患项目治理推进大表,每周督办并通报,有效扎实推动了工作。

(2)地企联合整治,重点挂牌督办。抓住有利时机,及时向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监、工信等部门报备安全隐患、管道竣工图、应急预案等,最大限度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共同分析重大安全风险,确定具体措施。重点、难点问题由国家和沿线各省区政府挂牌督办,促使各方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减少了推诿扯皮,整改完成了一批久拖不决或难度较大的隐患项目。

如甘肃古浪县鑫淼化工厂扩建将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双兰线共910米管道圈入厂区内,形成占压和安全间距不足等重大隐患,曾经长达10年之久得不到解决。在地方政府推动下,工厂和公司共同出资设置隔离栏,使隐患得到消除。青海海东地区撤地建市,大量建设项目在涩宁兰输气管道周边开工,两处保障性楼群与管道安全距离不足,两处高铁站站前广场直接占压管道,隐患治理难度极大。公司主动向省市政府汇报取得支持,共同确定改线方案,既支持了地方建设也保证了管道长期的安全。

(3)制定应急预案,提升保障能力。对油气管道经过的人口密集区、环境敏感区,公司主动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方签订协议,明确各自职责和应急措施,确保风险受控。制定现场处置应急预案,开展油品泄漏等区域联动、企地联动实战演练,提高了应急保障能力。



2 加强高后果区安全管理措施

“11·22”事故起于隐患缺乏系统治理,显于管道失效泄漏,引发于应急处置不当。现阶段围绕高后果区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管道管理工作。

2.1 突出一个核心,实现高后果区本质安全管理

企业要把握“本质安全”核心,一是利用完整性管理理念,建立长效机制,构建适应高后果区本质安全管理的技术架构,全面提升安全驾驭能力。二是把保障本质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突出“检、判、验、评、修、防”,立足风险预知、预测、预防,以最小化的成本致力管道安全健康长寿。三是运用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武器,向地方政府提出合理诉求,合理解决设计系数与地方等级升级不匹配的矛盾,实现对高后果区合法合规管理。

2.2 构建三种机制,建立企地联动危机管理体系

高后果区在紧急状态下应从应急管理上升至社会危机管理。企业要主动和沿线各方协调、共同配合,以减少管道失效带来的损失。

(1)建立健全危机预防机制。一是做好宣传教育,开展联合演练,提高公众油气泄漏状态下的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知识。二是与当地政府共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各自职责,使危机预防和危机管理规范化。

(2)强化事故预警和预控机制。一是建立高效、快速、灵活的泄漏检测技术体系和社会预警组织体系。二是建立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分析系统和事件状态确认指标体系。四是建立一支反应灵敏、高效率的应急抢修队伍。

(3)建立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一是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建立统一指挥中枢,明确职责,各负其责。二是提前评估可利用的应急救援队伍,做到应急力量多元化。三是建立高效的情报收集和舆情管理系统。

2.3 坚持四个必须,依法合规开展隐患有效治理

(1)必须坚持系统治理,治理主体要从企业包揽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一是要依靠政府,建立政府督导、企地联动的工作机制,将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落地,在隐患整改中发挥实效,避免与相关方发生利益冲突。二是要向管道沿线居民宣传管道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管道保护工作。

(2)必须坚持依法依规,治理方式要从管控规制向法治保障转变。一是依靠法律规范个人及地方政府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二是强化依法治理理念,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管道沿线营造知法、懂法的法制环境。

(3)必须坚持综合治理,治理手段要从单一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一是依靠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统一指挥、督办督查的职能优势,加强隐患整治,构建长效机制。二是对于具体问题要客观分析,因地制宜,分别采用管道改迁、协调清理、隔离保护等不同措施,解决实际问题。

(4)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治理环节上要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前移。一是提前与地方政府对接管道和城乡建设规划,尽可能使影响管道安全的因素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二是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深入自查自纠,全面堵塞漏洞。三是及时协调管道沿线群众的利益诉求,协调平衡利益关系。



3 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11·22”事故的发生,促进了管道企业安全管理的变革,三年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成绩显著,引入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理念,采用内外检测、应力应变检测、泄漏预警等手段查找管道本体、监控风险状态。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导致管道隐患产生的土壤并未清除。特别随着我国城镇建设发展,管道周边建筑和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地方建设与管道保护矛盾逐渐加深,沿线政府和管道企业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需要系统思维解决问题。

一是建议尽快开展管道保护法修法工作。围绕高后果区升级问题、涉油气犯罪违法成本低、管道企业纳税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充分保障公众和能源通道安全,重新界定政府、企业在管道保护管理方面的责任关系,从法律层面建立保障机制。

二是建议重新审视管道安全距离问题。“11·22”事故和近期国内发生的管道失效事件表明,现有的管理技术和外部条件尚不能完全保障管道的安全。鉴于管道失效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需要借鉴城市燃气安全距离要求,在人口稠密区或高后果区升级区域设定合理的安全距离,确保管道沿线公众利益不受管道失效影响。

三是建议合理优化管道企业与地方权益关系。高后果区升级问题的本质是政府、管道企业和沿线企业、居民之间的权益博弈,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合法、合理、安全利用管道周边土地。目前,管道企业在一些地区尚未与沿线各方形成良性互动,造成管道外部隐患层出不穷。一方面需要政府科学规划,设立管道通行区和安全咨询区,主导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及时解决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管道企业主动作为,把握当地政府和群众利益诉求点,协调平衡权益关系


作者:吴锦强, 1973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任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西部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安全副总监兼管道处处长。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77号3026室 邮编:730030 邮箱:guandaobaohu@163.com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管道保护网 陇ICP备180021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 95_95px;

    QQ群二维码

  • 95_95px;

    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87198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