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构建管道失效管理机制 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来源:《管道保护》杂志 作者:单克 时间:2018-11-29 阅读:
5年前的青岛“11·22”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是迄今后果最为严重的油气管道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在我看来,风险是不能够消除的,但是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事故已然发生,能从过去的错误中汲取教训就是将来的智慧和财富。事故暴露了油气管道行业失效管理存在的不足。本文从“构建管道失效管理机制”和“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两个方面提出些许看法和建议。
一要构建管道失效管理机制。
(1)明确管道事故定义和等级
国外管道公司和评价机构主要从失效后果方面来界定 “管道事故”及“事故影响程度”。美国将管道事故划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和重大事故三类,从人员伤亡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和泄漏的介质量来判定管道事故等级,每个等级都有严格的量化指标。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什么样的管道失效事件才能够称之为“管道事故”?又该如何划分其等级?这些都是构建管道失效管理机制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建立管道事故上报制度
政府和企业缺乏对管道失效以及事故资料的管理,已有的信息系统不同程度存在数据不统一和不开放的问题,管道事故数据的利用率不高。由于缺乏法律的强制要求,管道事件、事故存在漏报、瞒报的情况。因此,亟须建立管道事故上报的法律制度,建立配套奖惩政策和保密措施,及时、全面上报管道失效事件,并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一管理,形成管道失效和事故数据共建共享。
(3)建立油气管道失效数据库
失效数据是管道的定量风险评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料,管道定量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道历史失效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这就需要建立全行业范围的油气管道失效数据库。建议加强管道失效数据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尽快建立覆盖面广、功能齐全、来源可靠的管道失效数据库。
事故现场
二要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全面开展危害因素识别
全面开展危害因素识别与分类是实施管道风险分级管控的重要前提。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于导致管道失效的危害因素归纳比较全面,但事故原因的分类并不相同,其原因主要在于对管道事故的界定、事故统计以及运行管理水平之间存在部分差异。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管道事故的上报机制,不能得到油气管道事故的全面统计资料。可以对比国外油气管道事故的统计数据,结合我国管道实际运行情况,对油气管道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类。
(2)着力推进定量风险评价
管道定量风险评价是风险分级管控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需要完整的管道基础信息数据和大量的历史失效数据,但由于国内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管道失效数据库,而公开的数据信息不足以支撑管道定量风险评价。在目前的状况下,可充分调研欧美等国家已经建成的油气管道失效数据库,分析各类失效因素与管道风险间的定量关系,结合我国油气管道系统的特点,建立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修正。
(3)有效落实风险分级管控
采用风险分级的方法对油气管道风险进行分析、排序和等级划分,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级顺序,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到分级核查、报告、追责和管理。管道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使各管段的风险等级明确化、清晰化,便于对油气管道实施风险分级管控策略。一方面可以减少风险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减少或防范风险发生所带来的损失,使其更广泛的作用于管道系统的整个管理过程,提高管道安全生产水平,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克,27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