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加强事故应急管理 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来源:《管道保护》杂志 作者:刘敏 时间:2018-11-29 阅读:
青岛东黄输油管道原油泄漏爆炸起因是腐蚀减薄引起管道破裂,原油泄漏后后续应急处置救援不当引发了油气爆炸。说明“高效、有序、科学、综合”的开展应急处置行动是应对突发事故,防止次生、衍生事件发生的重要保证。
应急管理是针对重大事故的动态的全过程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情况中这些阶段往往是交叉的,但是每个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目标,而且每个阶段又是构筑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的。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蝴蝶效应”表明我们日常工作中一个安全帽的损坏、一根保险绳的失效、一个习惯性错误动作等疏忽,都可能引发突发性事故。墨菲定律告诫我们: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一定会发生!虽然事故不可避免,但是可通过加强预防,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减小甚至消除隐患,减小事故发生概率和后果危险程度。事故的发生都离不开人、设备、环境及管理等各因素。人因因素方面应着重对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者安全分析和预知危险的能力,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加以遏制和纠正引导。设备因素方面应保持设备的平稳安全运行,如定期对设备检测维修、加大建筑物的安全距离、设置挡板和防护墙等。环境因素包括工作环境不安全因素的治理,和谐、严肃的安全生产气氛有助于安全高效的生产。管理预防应大力推广安全标准化,规范作业程序,严格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急准备是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以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为核心,所提前开展的组织、人员、机制、预案、物资以及评估等各项活动。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充足的应急物资,完备的综合、专项和现场处置应急救援预案,可以为突发事件做充足准备。定期演练可以检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检验应急救援体系的实战能力,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进行专项提高,因此各级应急指挥中心都应当制定相应的演练计划。
应急响应是应急管理的最核心工作。按突发事件的可控性、后果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不同的响应等级,对事故实行分级响应。如果响应级别判断错误,之后的应急处置救援工作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应急指挥人员和现场抢修人员应加强安全分析和预知危险的能力,必须对救援现场的整体情况有明确认识。只有充分把握事故现场整体情况,才有可能启动正确的响应等级,从而进行有效的应急决策和现场救援处置。近几年,随着企业智能化的逐步推进,智能应急指挥系统应运而生,其具有实用的可视化功能,包括视频监控、救援人员高精度定位、指挥人员可视化远程调度、高稳定性和人性化操作等,可以高效快速判断现场整体情况,协助处理突发性事故。
应急恢复是事故发生后,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改善的阶段。事故发生后,应高度重视受灾人员的安置、补偿,灾后重建,环境治理等工作。对于重大事故的受灾居民,应当定期挨门挨户造访,与他们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让矛盾少产生、少激化,尽量形成全员参与管道保护的良好局面。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青岛“11·22”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直接反映出我国油气管道行业安全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只有认真汲取事故教训,提高应急准备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四个阶段,才能有效筑牢安全生产最后一道防线,防止同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作者:刘敏,27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