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贯中亚耀神州
来源: 作者: 时间:2018-4-16 阅读:
——记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跨国管道工程
2012年8月28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平稳运行1002天,向国内供气337亿立方米。
时光回到5年前。 2007年, 随着中亚油气富集国迫切寻求能源出口多元化, 我国政府抓住机遇率先提出建设跨国管道进口中亚天然气的设想。这一大胆设想与中亚三国“资源立国”理念不谋而合。 在中亚已拥有10年合作基础的良好背景与辐射效应, 凭借超常的战略眼光, 抓住机遇、 积极推动, 使得这一百姓希冀、 国家期望的管道迅速呈现在世人面前, 将中亚与中国再次紧紧相连。
根据协定, 从2007年7月项目签署到2009年年底通气, 只有28个月的时间。 而国际上同等规模的天然气管道建设, 一般需要五六年的时间。 面对这一艰巨任务, 中国石油唯有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与时间展开赛跑。
从纸上的蓝图到建成管道, 复杂程度难以想象。 所有难题汇聚成两个核心问题: 资源与工期。
面对资源瓶颈, 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多管齐下, 发挥整体优势, “单线变双线、 直缝改螺旋、 提前锁定管材、 利用国际资源、 创新运输方式”五招联动, 一举攻破难题。
通过单线变双线, 将最初设计的1422毫米口径单线敷设改成1067毫米口径双线铺设, 解决了资源不足等问题。 通过直缝变螺旋, 让一直采用直缝管标准的中亚国家接受我国的螺旋管标准。通过创新运输方式, 制定了以“铁路为主, 公路为辅”的运输策略, 将原来每节车皮装载4根管改为装载5根。 仅一根管的差别, 就节省车皮8000节, 节省运费4000万美元。 整个施工过程, 从未因管材供应短缺或停工, 而管道设计和运输方案的优化最终节省的总投资超过6亿美元。
工期紧迫, 加之跨国作业, 如何抢时间、 抢进度成为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的又一障碍。 公司明确五大刚性节点, 环环相扣、 相互制约, 通过倒推工期向各层级施加压力。 在中外方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五大刚性节点全部按期实现, 为管道按期通气赢得宝贵时间。
在建设过程中, 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大胆创新, 放弃联合体模式, 通过多个法律主体分别建设和运营管道, 从而巧妙地回避了中亚各国互相协调而可能给项目带来的影响。 在工程组织上,公司采用“业主+EPC+监理+咨询”的国际大项目建设组织模式, 充分利用国际咨询公司的专业技术优势, 有效发挥第三方监理的监督把关作用,实现了“小业主”对大项目的有效管理。
在管道建设高峰期, 共有来自国内外大大小小十几个建设单位8000余人奋战在施工一线, 33个大型焊接机组、 4240台套设备同时开工。 10天焊接的钢材就相当于一座“鸟巢”的用钢量, 并创造了32.3个百万人工时零事故、 零污染和零伤害的纪录。 仅用28个月完成1833千米的管道建设任务, 这是了不起的中亚管道速度, 这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培育出的中亚管道精神!
2009年12月14日, 是个载入中国油气工业发展史册的日子。 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畔, 中、土、 哈、 乌四国元首共同开启通气阀门。 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跨国管道工程如期投产。
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称赞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中国与中亚三国精诚团结、 互利合作的典范, 承载着四国人民世代友好、 互利共赢的良好愿望。 他说, 中亚管道建设者是英雄的建设者, 以战天斗地的昂扬斗志、 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坚持不懈奋斗精神和齐心协力的团队意识, 安全、 高效和优质完成了管道建设任务。 这是对中亚管道项目的最高肯定, 这是对中亚管道人的最高褒奖!
截至2012年8月28日, 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累计平稳运行1002天, 累计向国内供气达337亿立方米。 被誉为蓝金的天然气通过这条能源大动脉跋涉千里融入中国血脉。 连同早前投入运行的中哈原油管道, 一油一气钢铁巨龙构成西北能源战略通道, 直接凸显并提升了中国石油中亚油气合作区的战略地位。
历史应该铭记, 5年来, 中国天然气管道里程跃居世界第三, 22个省市区5亿居民正在享受清洁能源所带来的舒适与便捷。 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已经上升至5%。 每年的进口量相当于搬掉一座3900万吨的煤山。 到“十二五”末, 随着C线投运, 每年550亿立方米中亚天然气的进口量, 将使这一数字超过6%。这一切, 全是因为有一群石油人远离亲人, 远离家乡, 在茫茫大漠深处用青春与生命守护着万户千家中那簇蓝色火苗。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