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让人民放心的本质安全管道
来源:《管道保护》杂志 作者:井懿平 时间:2018-7-11 阅读:
井懿平
中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
陆用管道输送石油天然气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实践证明管道输送石油天然气具有安全、经济、可靠、环保等优势。2008年我国汶川大地震,穿越震区的兰成渝管道丝毫未损,保持了高效连续输油,保障了抗震救灾成品油供给,就是明显例证。
回顾我国管道建设历史,五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是从艰苦探索进而向国外学习的阶段。施工基本靠人工挖、手工焊的方式,管道运行控制和检测技术几乎全靠手动操作和判断,干线管道总长度不足10000公里,最大管道口径只有DN720mm,设计输送压力为4.41MPa,站间距不超过60公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兰成渝和陕京一线为代表,管道建设、运行控制和检测技术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建设管道近5000公里,输送压力提高到6.4PMa。进入新世纪,我国开始领跑世界管道建设的先进水平,输气管道的管径达到DN1219mm,输送压力达到12.0PMa,设计年输量达到300亿立方米,建设管道里程超过建国以来所建管道里程总和。已建成并投运的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到香港的西气东输二线、正在建设和部分投运的西气东输三线以及在规划、设计的西气东输四线、五线甚至六线,输气管径将达到DN1422mm,单管年输量将达到450亿立方米。打通了纵贯南北的中缅油气通道和漠大输油管道,输油泵、压缩机和大口径高压阀门等输油气的关键核心设备,国产化制造已经大规模投入实际使用。 X80高钢级管道的规模使用量,我国已经超过目前世界其他国家用量的总和。其在保障管道安全和节约用钢等方面都领先于世界水平。
本质安全管道是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依靠管道建设本身、过程运行内部组织管理和控制系统发挥作用,保证管道长效安全生产。我国现在建设管道能实现本质安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设计的各项技术要求达到本质安全。在设计阶段保证管道按照国际最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设计,达到设计的管道在技术要求上是绝对安全的,也就是设计本质安全。设计阶段在对管道各种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安全工程的体系设计。设计采用卫星、航飞等遥感测量技术、管道仿真模拟计算、应变设计、有限元分析、三维立体绘制设计施工图、 HAZOP及QRA风险分析等技术在管道设计中全面应用,为设计出本质安全管道提供了科学的保障手段,在环境敏感地带、保护区等高后果区,管道的安全系数达250%以上,即使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管道的安全系数也要达130%以上。
设备材料性能质量符合本质安全要求。设备、材料的采购要通过各种试验验证措施、驻厂监造控制手段保证所采购的设备、材料质量是达到设计本质安全的要求。
施工质量保证本质安全设计变为现实。对施工队伍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和技术要求和施工质量检验手段进行监控施工,达到施工验收标准要求,保证施工质量达到本质安全要求。
管道运行维护保障本质安全长期有效。目前建设的管道在运行阶段可实现智能化、可视化、远程操作和控制的水平,管道的SCADA系统、 泄露检测系统、水击保护系统和消防安全自控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手段,为管道运行提供了监控和管理的保障措施,确保对管道事故的预防超前处理要求,保证管道长期平稳的在设计工况允许的条件下高效运行。
保障管道本质安全,还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虽然我国油气管道本质安全有了很大提升,但是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管道违章占压、第三方施工伤害以及打孔盗油等违法犯罪活动无时不威胁管道安全运行。其引发的安全事故增加了社会公众对管道安全的担忧。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措施。一方面,要宣传管道安全事故的危害性,让全社会有足够的警觉和重视,另一方面,也要力求客观公正,向政府和公众介绍我国管道建设水平,防止片面夸大管道安全风险,树立全社会对管道本质安全的信心。
(作者:中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副处长、教授级高工)
2014年第5期(总第18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