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忠晨:努力实现陕京四线建设到运营的无缝衔接
来源:《管道保护》杂志 作者:韩忠晨 时间:2018-7-13 阅读:
韩忠晨
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
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工程线路总长1114公里,设计输气量250亿立方米/年,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陕京四线是西部进口中亚气和国产气输送的重要通道和延伸,进一步优化了全国管网总体布局,对于扩大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量、提高冬季调峰供气能力、治理大气污染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调整管道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后,“建管分离”改为“建管合一”。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承担了陕京四线输气管道建设工程任务。为了进一步理顺建设单位与运行单位的责任,消除“真空期”发生的管道占压、地方纠纷、设备设施故障等问题,公司制定了《生产运行人员提前介入新建工程建设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方案》,对生产运行人员到岗时间、人员数量、工作职责及沟通机制、费用等作了明确规定,确保实现建设到运营的顺利对接,建设无遗留问题的“干净工程”。
提前介入的必要性
(1)发挥经验优势,弥补建设不足
◎凭借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运营单位可以对管道建设的组织、管道铺设、设备安装、线路风险点、地面标志栽设等情况及管道附属设施的完好性等进行监督,提出建议,从而完善管道建设。
◎运营单位对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环节进行说明,以协助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等。
◎运营单位参加质量监督检查和验收,掌握工程质量情况,及时发现并跟踪处理存在的问题,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2)完善管理系统,为运营打下基础
◎明确运营组织机构,总结、制定管理标准、制度和办法。提前培训,做好人才储备。
◎了解管道线路、站场情况,掌握线路维护和站场维护技能;提前布置管道线路巡查人员,采集管道、站场基础数据,掌握管道沿线风险。及时发现和解决遗留问题。
◎了解站场隐蔽的设施、管线及管道(光缆)的布置情况,方便后期的维护管理。
◎及早与地方政府及周边厂矿等单位接触,建立工作沟通机制。开展管道安全宣传,从而提高沿线居民的管道保护意识。
提前介入的要求
(1)到岗时间。根据工程项目性质确定,分输站、压缩机站等建设项目,开工后生产运行人员即可到达现场。对于管道工程项目,管道组焊开始后,管道维护站人员到达现场;管道回填开始后,线路巡线人员到达现场。
(2)人员数量。根据现场工作需要,分输站、压缩机站等建设项目,站长或副站长带2~3名生产运行人员先行到岗,其他人员根据进展陆续到位,投产前6个月全部到位。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管道组焊开始后,管道维护站人员全部到位;管道回填开始后,该段线路人员到位。
(3)工作职责及沟通机制。生产运行人员到位后立即履行相关职责,有权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发现问题统一向所属输气管理处汇报,输气管理处审核后书面反馈给相关建设项目部,由项目部组织处理并反馈。
(4)费用。在项目投产前,新增生产运行人员发生的办公、食宿和交通等费用,由所在输气管理处提前按照程序报批列入预算,并负责管控。
相关工作职责
(1)站场生产运行人员
◎站场建设期间,运行人员应熟悉操作系统、设备特性,做好投产前的各项培训,提高异常工况下的处理能力,做到在投产时持证上岗。
◎做好编制试运投产方案、站场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技术准备工作,使运行人员熟练掌握站场工艺、设备、仪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技术,具备独立处理各种技术问题的能力。
◎收集各系统、设备的技术资料、产品说明书、设计图纸等资料(包含各种设计变更、隐蔽工程等),为生产运行提供详细、准确的第一手基础资料。
◎对站场隐蔽工程,做好施工期间的影像资料留存,现场记录线缆和管道实际布设及走向。
◎掌握安装过程中的设备原始缺陷和异常。对施工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发现问题统一向输气管理处汇报,输气管理处审核后书面反馈给相关建设项目部。
◎参加项目部等各单位组织的相关会议,了解工程相关进展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
◎参加预验收及投产前检查,并重点检查图纸、资料、记录和试验报告。
(2)线路生产运行人员
◎从项目施工之日起,每日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巡查,重点了解有无下列违反施工作业规范的行为:管道下沟、回填(埋深)、补口、补伤(防腐)等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及相关规范的要求;是否存在地貌恢复不规范,施工阶段形成管道违章占压等情况;是否有拖欠补偿款等。
◎按照公司相关线路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组织维护站和属地巡线人员对完成回填的管道开展正常的巡检和维护。巡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所属输气管理处,输气管理处审核后书面反馈相关建设项目部(管道维护、保卫、防汛、抢修职责仍由建设项目部负责)。
◎做好编制试运投产方案、线路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等技术准备工作,使运行人员熟练掌握线路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具备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收集相关技术资料、设计图纸等(包含各种设计变更、隐蔽工程),为今后生产运行提供详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对线路隐蔽工程,做好施工期间的影像资料留存,现场记录线缆和管道的实际布设及走向。
◎参加项目部等各单位的相关会议,了解工程相关进展情况和查阅有关资料。
◎参加预验收及投产前检查,并重点检查图纸、资料、记录和试验报告。
配套的重点工作
(1)人员配备及培训
提前介入人员的配备,应坚持“高素质、定员少”,“人员精简、后备充足、运转灵活”和各岗位应知应会的要求,从实用、高效出发开展培训工作。
通过集中授课、委托培训和现场实习等方式,使员工进场前就能掌握企业管理、生产管理、岗位基础知识、安全知识、应急处理等应知内容和设备、电气、仪表等维修岗位基本操作技能。进场后,能够尽快熟悉现场设备及系统,熟知作业指导书、应急预案、规章制度及投产方案等应知内容,掌握正常工艺流程操作、异常工况处理等技能。通过考核取得上岗资格。
根据不同的工种和岗位,安排不同的培训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为:前期驻站人员须知、输气安全生产知识、管道输气工艺、供电及仪表自动化、管道保护、输气计量系统、通信系统、UPS供电系统。专项设备模块为:恒电位仪、管道巡检设备、阀室工艺设备、分输调压装置、燃气采暖锅炉、生活用水处理装置、分析小屋。运行管理模块为:公司应用系统、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大口径天然气管道运行和投产方案、应急知识、QHSE体系。上岗取证模块为:特种作业取证及计量员、调度员、焊工取证。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施工监管制度。明确运行人员对项目施工中发生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和问题时所拥有的叫停权力。
◎问题整改销项制度。每日巡视时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拍照(录相)留证,将问题上报输气处,经审核后再将问题反馈给建设项目部。新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整改完成的问题核查合格后及时消项。
(3)完善反馈沟通机制
◎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协作。双方指派固定联系人,使工作能有效衔接。及时就工程施工中发现的问题、设计存在的缺陷、现场施工面临的困难等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全程跟踪问题解决进度。实行“三级循环”问题反馈机制,站场发现的问题由站长追踪,需项目部协调解决的问题由项目部联络员追踪,需公司协调解决的问题由输气管理处追踪,做到发现问题有反馈、反馈问题有追踪、追踪问题有解决。
(4)建立健全各项技术基础资料
◎编写操作规程。收集设备说明书、技术规格书等技术资料,组织各站、各专业技术人员编写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经运行筹备组专业人员集中修改完善。
◎梳理各项管理制度。根据公司体系文件要求,结合陕京管道生产实际,查漏补缺,改进完善,对执行不畅、不适宜的制度提出修改意见。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台账。以公司体系文件为依据,整理相关的报表、台账,并分发到各专业及站队。
(5)提前做好设备维护保养
◎对新设备及时维护保养,能够充分润滑、磨合设备各个部件,使其操作灵活。
◎在安装、试压、测试等过程中对设备的基础功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设备的缺陷、故障并加以排除,为生产运行奠定基础。
(6)开展地方宣传与合作
通过宣传走访,增进管道企业与沿线群众的相互了解,普及管道保护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与地方政府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和路政、安保、消防、水利、电力等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聘用当地符合标准的巡线工、阀室看护工、司机、厨师等。
作者简介:韩忠晨,北京天然气管道公司副总经理。
《管道保护》2016年第5期(总第30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