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斌:我对青岛“11·22”事故的思考
来源: 作者:徐斌斌 时间:2019-1-28 阅读:
济南输油分公司
青岛“11.22”东黄输油管道原油泄漏爆炸事故,造成了迄今为止国内最严重的管道安全事故。事故发生五年来,作为基层管道保护一员,我和同事一直在思考和践行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亡羊补牢,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 安全意识不放松
我公司所辖管道输出介质为成品油,相对于原油扩散型、挥发性更强,更容易引起爆炸,一旦发生泄漏比原油管道危险性更大。随着地方经济迅速发展,以前管道途经的农田、地段,部分已经被规划成工业园、道路等,加之打孔盗油现象屡禁不绝,管道安全隐患不断产生,安全运行形势严峻,要求我们必须警钟长鸣,“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2 交叉管网不放过
排查辖区内所有与管道交叉的市政管网,大到输水管道,小到一条水渠、边沟,全部记录造册备用。以往不仅管道管理部门对相交叉的市政管网认识不到位,市政部门对管辖的管网走向,分支,截断阀、检查井等数据也有很多缺失。因此,遇市政管网与管道交叉的第三方施工时,制定管道保护方案要写清楚相关管理部门、走向、排出口位置等重要信息和紧急处理措施,避免因位置、数据措施不清影响维抢修工作。
巡护排查
3 现场管理不松懈
管道与市政管网交叉的位置,往往都是阴极保护参数测量困难,数据容易造成误差的地方。为了保证管道阴极保护的有效性和可监控,针对这些重点管段,一是加密频次测量管道阴极保护参数,绘制曲线图,分析阴极保护的有效性。二是适时开展管道外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三是在交叉管段和人口密集型高后果区管段,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现场检查清隐患”活动,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并在清除隐患后,优化地面标志。
4 应急能力要提高
对管道与市政管网每一处交叉点进行详查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经常与市政管网管理单位进行交流,及时查漏补缺,确保掌握的信息真实有效。邀请地方政府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共同开展应急演练,及时修订完善。
5 保护宣传要改进
青岛“11·22”事故发生后,地方政府和群众对管道安全有很大质疑。需要我们提高管道保护宣传的科学性,既要让政府和群众了解管道一旦遭遇外力破坏所引发的严重后果和对策,也要知道管道是一种非常环保、安全、高效的运输方式,管道企业为保障管道安全和公共安全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可喜的是现在地方政府在新建或规划公路、铁路、市政管网等大型基础设施时,都会提前与管道企业对接,这就有效避免危害管道安全的事故发生。当前应针对非法圈占、打孔盗油等突出问题,做好对相关组织和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这些违法行为既影响管道安全同时也影响到群众的自身安全。
青岛“11·22”事故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教训。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管道保护人员,要立足本职工作,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为管道的安全运行增加一份保障。
作者:徐斌斌,1983年出生,济南输油分公司枣庄输油站,综合维修管道工。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