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8719811719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观点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家之言

刘奎荣:西南管道高后果区安全管控思考

来源:《管道保护》杂志 作者:刘奎荣 时间:2019-5-10 阅读:

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公司



西南管道公司所辖管道分布于川、渝、滇、黔、桂、甘、宁、陕等8省区市,超过10 000公里,沿途经过人员密集型、环境敏感型、交通设施型、易燃易爆场所等4类高后果区。其中Ⅱ级高后果区数量最多,其次为Ⅲ级高后果区(环境敏感型居多,人员密集型次之)。


1 管道高后果区现状分析

1.1 管道高后果区成因

西南管道70%以上是V字型、大落差山地管道,跨越黄土高原、秦巴山区、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等,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因经济效益、安全运营等因素,管道路由与人口、河流及其他线性工程分布呈相关性。管道沿线平坦地带如山间小平原、盆地、山谷、河谷等多分布有村镇及小型城市,河流、公路、铁路、电网等与管道频繁并行或交叉。同时,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部分管段沿线地区等级发生较大改变,学校、医院、工厂等人员密集场所增加。以上自然及社会因素共同导致管道沿线形成大量高后果区,增加了管理难度。如中缅油气管道翻越横断山脉、云贵高原,跨越澜沧江、怒江等国际河流,经过多处四级地区,安全、环保风险极大,运行、维抢修难度世界罕见。

1.2 管道高后果区特点

(1)两山夹一谷:管道经过狭长山谷,与人口平行分布,一旦发生管道失效,居民撤离逃生困难。

(2)多大型跨越:大型跨越处水流湍急,一旦发生油品泄漏,围堵回收困难,会严重污染环境,甚至造成国际负面影响(如澜沧江等国际性河流)。

(3)地形起伏大:大落差管段较多,油品泄漏距离远,影响范围大。

(4)与地灾相关:高后果区与地质灾害点重合,易发生次生灾害。

(5)多管并行敷设:两管或三管并行,若其中一条失效,易波及相邻管道。


2 管道高后果区管控措施

公司对所辖高后果区全部完成了风险评价、完善了“一区一案”,加强了人防、物防、技防、信息防等管控措施,并组织专业队伍对全部Ⅲ级高后果区开展了专项抽检复核及再评价。

2.1 提升巡护质量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巡护要求和任务,严格落实“三色预警”“一点一卡一人”制度;加密巡检,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施工风险管段每天至少巡检两次;加密高后果区“三桩一牌”,管道标识间隔不大于50米;编制了《油气管道地质灾害识别手册》和《管道水工及地灾治理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手册》,将地灾识别管控融入日常巡线中;探索“区长制”,实行专人对高后果区分段包干制度;尝试无人机辅助巡线管理,进一步提高巡线质量和效率。


2.2 强化技防措施

在Ⅲ级高后果区安装完成200余台(套)视频监控设备,并根据使用情况统一制定了视频监控方案,要求达到实时监控、录像存储、事件追溯、智能报警、推送等功能, 2019年将对全部人员密集型Ⅲ级高 后果区实现全天候视频监控。依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结合地灾排查、环焊缝开挖等专项工作,安装地表位移、管道应力应变等监测设施,及时、多方位掌握管体受力情况。通过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打造集成平台,实现对各监控监测系统集中管理。

2.3 开展焊缝排查

随着油气管道业务快速发展,建设期遗留的工程质量缺陷和隐患逐步暴露。西南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受自然灾害、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管土受力状况多变,近两年发生的“7·2”和“6·10”事故均为多因素影响下的管道环焊缝失效。按照中油管道公司部署,西南管道以高后果区为重点,采用工程资料复查、射线底片和内检测信号复核等方式,开展环焊缝质量风险排查工作, 2018年完成了全部资料和底片复核工作,对齐内检测数据3 500余公里,完成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国内段)环焊缝完整性评价,及时开挖复检存疑焊口并对问题焊口进行了修复。

2.4 加强合规管理

合规管理是红线,也是底线,吃透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才能落细落实管理工作。公司每年定期开展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编制“一区一案”,落实管控措施;以内外检测为基础,积极推进油气输送管道法定检验工作;持续开展高后果区隐患排查治理,油品管道“大开挖”穿越河流改“定向钻”穿越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以中缅天然气管道为试点,推进地区等级升级区域安全适应性改造;落实管道资料备案,根据各级政府要求,及时报送管道竣工测量图、应急预案、高后果区信息等,并取得正式回执。


3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1 地方经济发展和管道保护矛盾突出

管道高后果区的产生和国土规划、城乡建设有直接关联。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土地资源稀缺,管道用地矛盾十分突出,不可避免会造成路由之争。贯彻八部委关于高后果区要“管好存量、严控增量”的要求难度很大,缺少标准和抓手,矛盾双方往往形成拉锯战。

3.1 对管道复杂受力缺乏有效检测手段

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多处于地形相对平缓地带,但不同地形交界区、人类工程活动区的管土受力平衡极易被打破,增加管道失效风险。常规位移及应力应变监测仅针对人为选择的关键点位,缺乏全面性且有一定主观性;惯性导航(IMU)内检测可对全管段进行位移检测,但需多次对比,周期长,不易发现位移小却受力明显的部位。

3.3 排查方式难以满足焊缝质量管控要求

根据近两年环焊缝开挖情况及其他焊缝失效案例,油气管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焊缝质量缺陷,目前采取的排查复核方式不能满足焊缝质量管控要求,亟需结合大数据技术,对排查数据深入挖掘,梳理关联因素,优化排查指导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4 措施建议

4.1 落实管道企业主体责任

作为管道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管道企业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未雨绸缪,多措并举,有效防控高后果区安全风险。

(1)持续完善“一区一案”,严格落实管控措施,不定期对高后果区管理情况进行“飞检”,开展专项抽查复核工作。

(2)选择典型高后果区,开展基于情景构建的应急方案研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及公安、消防、医疗、媒体等沟通协调,强化企地联防,针对性开展应急演练。

(3)积极引入管道内检测新技术,用于管道轴线应变内检测试点工作,研究常态化开展惯性导航(IMU)内检测技术,多维度了解管道受力情况。针对部分管道已完成第二轮甚至第三轮内检测,结合历年检测与修复数据,从数据对齐入手,研究管体缺陷发展规律及趋势,指导后期管道管理。

4.2 加强政府部门监督管理

管道企业对高后果区本身并无实际管理权,政府层面对管道高后果区管理缺乏长期明确的制度安排, 现有规定科学性和操作性较差,往往采取一事一议,容易顾此失彼并可能造成新的隐患。

(1)加强制度设计。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或不明确的情况下,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具体管理办法,明确相关部门和企业职责分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2)提高执法力度。对于潜在影响管道安全或公共安全的行为,如第三方施工活动、近距离修建人口密集场所、其他线性工程与管道交叉相遇等,制定相关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实施有效监管,使高后果区“严控增量、管好存量”的要求得到落实。

(3)政企形成合力。建议政府部门完善监管手段,帮助企业改善管道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应急联合演练,支持和协助企业开展高后果区人口调查和入户宣传,及时通报管道周边规划建设,落实高后果区管理“区长制”等。

4.3 提升公众安全风险意识

高后果区管控离不开公众参与和监督。以往管道保护宣传更多强调对管道的保护,对管道存在的安全风险不能加以科学说明,使群众普遍缺少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主动参与和监督管道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好。亟需政府和企业共同研究创新管道保护宣传方式,丰富宣传手段,使管道安全和公共安全深入人心,形成各方积极参与支持管道保护工作的有利局面。

 

作者:刘奎荣,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公司副总经理。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77号3026室 邮编:730030 邮箱:guandaobaohu@163.com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管道保护网 陇ICP备180021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 95_95px;

    QQ群二维码

  • 95_95px;

    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87198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