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秋:政企合作是化解“管地”之争的良方
来源:《管道保护》2021年第3期 作者:胡子秋 时间:2021-6-21 阅读:
胡子秋
西气东输南昌输气分公司
随着油气管道建设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油气管道保护和地方土地利用的矛盾将更加凸显,作为“管地”矛盾的焦点,高后果区管理不可回避且必须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目前高后果区管理还存在一些短板亟待解决,就此谈谈个人体会和建议。
一是高后果区识别不够全面。目前普遍采取管道企业内部自行初步识别后再外聘机构开展复核方式。由于对标准掌握和理解程度不一致,不同人员对同一管段的识别结果不同,需要多次对比复核方可确定。特别是针对潜在影响半径范围内存在特殊场所的管段,管径越大压力越高,现场识别复核工作量越大。虽然目前卫星地图、GPS定位等技术手段提供了很大便利,实际操作中依然会出现漏识情况。
二是高后果区风险评价不够准确。油气管道危害因素种类较多,完整的风险评价工作需要保证充足的人员投入。同时受限于风险评价方法、数据采集完整程度以及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实际工作中风险评价会存在漏评、错评等问题,导致风险评价结果不够准确。
三是第三方损坏风险较高。高后果区自身环境决定了管道周边生产经营活动比较频繁,土地开发利用率相对更高。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和群众管道保护意识不强,第三方损坏及新增占压风险较高。
四是高后果区增量管控难度大。目前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开发利用和管道建设都开始提速,不论是新建管道还是在役管道,新增高后果区不可避免。
针对上述问题及如何化解“管地”矛盾,个人认为:
首先,管道保护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正如国家八部委138号文件要求的,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政府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有效防控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安全风险。保护管道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管道安全不仅是管道企业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义务。社会各界都应该认识到管道周边无序建设对管道安全和公共安全带来的风险,其后续治理代价之高绝不能低估。
其次,高后果区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高后果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国内输气管道采用强度设计原则,以管道本体强度来保证管道系统安全从而保障周边公共安全。而完整性管理规范中针对高后果区的管理措施也说明,大部分高后果区是可以通过强化管理使风险得到有效消减,没有必要谈高后果区色变。
再次,高后果区管理是政企合作的结合点。政府和企业都高度重视高后果区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恰恰可以促成地方经济发展和管道安全运行“双赢”,成为化解“管地”之争的良方。建议进一步完善细化油气管道安全风险评价标准,形成高后果区专项识别评价机制。建立由企业初评、专业机构复评、属地政府联合社区企业代表及专家共同参与评审、最终政府审批发布的高后果区识别模式,确保信息公开并接受全社会监督,政企共治,信息共享,实现管道保护和公共安全综合治理。对现有风险高、管控难度大的高后果区管段,在具备条件且必要时,考虑进行补偿性征地或者由政府划定管道保护专区,以降低复杂高后果区、高风险管段的管控风险。
作者简介:胡子秋,1984年生,工程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西气东输南昌输气分公司副经理。联系方式:021-50953807,huzq@pipechina.com.cn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