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对话(52)着力提升管道高后果区管理水平
来源:《管道保护》2024年第2期 作者:陈玉亮 涂怀鹏 邹绍维 龙小东 唐磊 时间:2024-3-21 阅读:
《管道保护》编辑部:管道在带动管道沿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高后果区管段数量增多、安全风险不断累积、隐患整治任务艰巨的挑战。“管好存量,控制增量”,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管道本质安全,杜绝高后果区管道失效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能源输送安全和公共安全,是摆在管道企业面前的重大任务。为此我们邀请了基层从事管道管理的几位同志介绍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欢迎大家进行互动交流。
多方联动 深化高后果区安全风险管理
陈玉亮
国家管网集团浙江省网公司
浙江省网地处“长三角”寸土寸金之地,经济社会发达,管道途经人员密集区域的比例较高。2023年公司共识别出高后果区管段347处,长度526 km,约占管道总长度的21%,其中城区段管道18.7 km。管道潜在影响半径范围内有人口41万,高后果区管道运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一是管道本体安全问题显现。浙江省网最早建成投产的管道距今运行20年,按照《油气长输管道企业老旧管道安全风险排查评估指南》,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老旧管道行列的有2条共13 km。一些较短的支线未安装收发球筒,无法开展内检测,管道本体存在未知风险。
二是管道外部风险持续高位。高后果区往往经济比较活跃,大型第三方施工常年不断,2023年管控大型第三方施工300余项。管道沿线铁路、公路近距离并行/交叉施工点位多,协调监管难度大。杭州地铁、宁波轻轨、金华超高压直流接地极故障放电等产生较为严重的杂散电流干扰,导致受影响管段电位剧烈波动或不正常,部分时段阴保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三是高后果区无序增长突出。城乡发展造成的管道地区等级升级威胁管道和社会公共安全。据统计,管道沿线有学校、医院、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高后果区达49处,加油(气)站、橡胶厂等易燃易爆场所的高后果区达35处;因管道周边规划调整实施的改线44处。
如何管控好高后果区风险,需要管道企业、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共同采取措施。
一是统一思想,职责明确,多方联动。高后果区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无论是政府、部门、管道企业和公众,还是规划、设计、施工单位,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要进一步厘清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权利边界,明确各自(发改、应急、规划等)职责,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管道企业要加强与属地规划、建设和管道主管部门的合作,主动取得理解和支持,共同做好高后果区风险管理工作。
二是完善标准,明确要求,有章可循。《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和《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m,但这一规定是从便于管道的建设施工和以后的运行维护角度考虑的,而不是从保障管道周边人员安全的角度出发。建议对2017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关于高后果区应“管好存量、控制增量”的规定制定配套办法;建议应急管理部尽快出台《陆上油气输送管道周边区域划分》国家标准,从源头上遏制高后果区无序增长的态势。
三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高管道本质安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地区发展,合理提高线路设计标准。开展投产前内检测,避免带病投产运行。运行阶段做好本体检测和维护维修,建立管道本体全生命周期数据档案。对于经评价超出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或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的管道高后果区,采取改线/降压/停输整治措施。积极探索空天地一体化管道保护新模式,推进无人机、光纤预警、视频监控、智能阴保等技术防的融合应用,建立技防与人防有效结合的管道巡护模式,综合提升管道本质安全和管道保护工作效能。
四是强化企地合作,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注重依托社会资源建立广泛的管道保护信息渠道和沟通机制,做到高后果区安全保护宣传常态化,提高居民保护管道和应急逃生意识。开展高后果区应急演练,持续完善应急预案、充实应急抢修资源,切实提升属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联合应急处置能力。
作者简介:陈玉亮,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浙江省网管道管理部副经理,主要从事管道完整性、管道保护等管理工作。联系方式:13451863617,362867931@qq.com。
高后果区管理措施及问题建议
涂怀鹏
西气东输银川输气分公司
西气东输银川输气分公司管辖天然气管道总里程为1649.77 km,2023年识别高后果区总数量为55段,累计长度75.40 km。200米范围内受影响人数为35676人,潜在影响半径内受影响人数为47387人。我们开展高后果区管理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分级管控措施。高后果区识别做到统一标准、充分调研、量化描述、定期更新。定期开展风险评价,并以此为依据编制一区一案。从管道内外检测、腐蚀防护、应急演练与资源、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维度,采取对应级别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管理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建立落实高后果区区长制度。
二是加强老旧管道高后果区安全管理。完善企地协同机制,与地方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对接,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形成统一认识,从源头避免老旧管道新增高后果区。对地区等级上升的老旧管道,定期开展完整性评估,加强管道保护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提升沿线居民紧急状况下的应急自救能力。重视管道日常巡护、内外检测、第三方施工等管理工作,推广应用管道保护新技术,研究建立地区等级升高区域的管道安全评估标准和对高后果区的监管要求。
三是平衡城市建设与与管道建设的矛盾。对于存量高后果区,政企合作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大管控。对于增量部分,从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等阶段就提前介入,开展高后果区识别与风险评价,合理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
四是落实法律关于管道保护距离的要求。面对大量新建公路、铁路、居民小区等设施,综合考虑管道安全状况和管理水平,进行管道失效后果分析和个人风险、社会风险可接受分析,由管道企业、建设单位就建设方案达成一致并报备地方政府主管部门。
目前高后果区管理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高后果区管理缺少统一的办法。《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虽然划分了高后果区识别标准,但没有明确相应的管理要求和办法,使得管道企业在调配资源时存在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一些政府监管部门也因为缺少相关依据导致向企业提出管理要求时出现随意性的现象。
二是老旧管道高后果区管理面临挑战。老旧管道建设之初并未考虑到高后果区问题。管道壁厚等不能满足完整性管理要求,需要通过整改(换管、改线等)消减风险,但由于整改费用较高,经济性较差,政府和企业都难以决策。
三是高后果区增量控制存在较大难度。随着经济发展,城镇扩张,管道路由选择余地变小,政府相关部门对管道建设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缺乏统一协调和管理,导致管道周边高后果区数量增多,管道企业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四是输气管道保护距离缺乏明确规定。《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管道周边修建人口密集等建筑物与管道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由于缺乏相关国家相关标准,管道企业面对此类问题很难说服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完善高后果区管理政企责任清单。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高后果区风险管控要求,明确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和管道企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通过网格化管理手段将沿线社区乡村干部、农户、民警、机械手吸收到管道高后果区联防体系。
建立老旧管道风险评价和整治标准。建立本质安全提升方案,包括焊缝异常点和体积型缺陷的排查治理、穿越重要水体和重要人口密集区等高风险管段的完整性评价、交直流耦合干扰评估及排流治理等,探索建立“换管改线”与“本质安全提升”相结合的老旧管道安全管理新模式。
将管道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一管理。政府规划部门将油气管道、市政管网、居民社区等项目数据“多规合一”,各项目之间保持合理安全距离,避免相互干扰影响。优化设计路由,尽量避绕高后果区,无法避绕的应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完善管道保护法相配套的技术规范。按照管道保护法第十三条和三十一条的规定,明确新增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与在役管道的保护距离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为政府规划部门、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管道保护主管部门以及管道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简介:涂怀鹏,1982年生,高级工程师,现任银川输气分公司副经理,主要从事长输天然气管道管理工作。联系方式:tuhp@pipechina.com.cn。
多种手段管好高后果区存量和增量
邹绍维
华南公司广东输油一部
科学合理地管好高后果区增量、控制好存量,是管道管理的重中之重。国家管网华南广东输油一部管辖湛江、茂名、阳江、江门等4市县区710余公里成品油管道,其中高后果区153处、里程约160公里,占比约22.5%。随着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湛江省域副中心、产业省内转移的一系列规划与建设的发展,“管地之争”矛盾日渐凸显,管道周边高后果区数量激增,现有高后果区管理难度变大。在挑战面前,输油一部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人口密集型高后果区的管理。
一是制定高后果区增量管理工作流程。根据国家八部委《关于加强油气输送管道途经人口密集型高后果区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高后果区增量管理手册,指导基层单位开展相关工作。要求各单位坚持常态化走访地方政府规划建设部门,提前掌握项目信息。对存在新增高后果区风险的建设项目,第一时间致函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并及时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联系,告知管道保护法相关规定以及形成高后果区可能带来的公共安全风险。做好打“持久战”和“拉锯战”的思想准备,树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在遇到阻力时及时报告上级政府部门请求协调帮助。
二是管控好存量高后果区安全风险。对现有高后果区定期开展识别与风险评价,根据风险大小,合理配置人防、物防、技防资源。对高风险管段采取缩短内外检测周期、优先制定缺陷修复计划、定期开展风险评价等手段加强管理。对存在人口、水源、重要设施等风险隐患,组织季度专项走访,提前掌握施工信息,每年将高后果区识别、管理落实情况报告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企地协作,共同管控和消减高后果区风险。推行“天空地”一体化建设,运用科技手段智能识别特定施工作业以及外部隐患,提升高后果区管理水平。
三是做实内外检测提升本质安全。输油一部将学习掌握内外检测报告作为高后果区管理的“圣经”。通过全员专业培训,使每一名区段长清楚掌握辖区高后果区管段有多少条焊缝、缺陷,以及修护情况、同一缺陷不同时间检测变化情况、阴保电位达标情况,采取针对性手段应对高后果区环焊缝这头“灰犀牛”。对穿越城区人口密集段及西江等环境敏感段高后果区管道开展竣工资料排查、内外检测数据对齐、环焊缝开挖复核,特殊焊口优先全部得到排查验证。2023年,输油一部结合内外检测数据对齐,主动调增靠近西江环境敏感高后果区段缺陷开挖点21处,发现腐蚀大于30%的6处,其中一处最大的腐蚀深度达到45%,立即响应修复,及时消除了隐患。
高后果区管理任重道远,尤其是现有的措施能否有效控制高后果区,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为此建议:
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友谊管道”的要求,与地方政府形成合作发展的共识,切实依靠管道沿线人民群众的力量做好管道保护工作。二是积极探索三级高后果区数字孪生体试点建设,完善管道管理数据库,形成管道动态“大数据”,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应急处置效率和实操演练功能。对高后果区管道腐蚀风险采用智能ER腐蚀速率综合监测仪,监测管道阴保参数、交流干扰数据、腐蚀速率等数据,综合评估管道阴保有效性、交直流杂散电流干扰程度,及时采取腐蚀控制措施,保证高后果区管道本质安全。三是运用基于铁塔公司高空摄像头前端智能监控技术,实现长距离管道实时监控,智能报警,避免出现管理盲区。
作者简介:邹绍维,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广东输油一部副经理,长期从事管道保护工作。联系方式:18218040344。
数智赋能高后果区综合安防管理
龙小东
北方管道长庆输油气分公司
管道高后果区作为管道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安全环保风险大,随着管网数智化改革步伐的推进,管道管理势必从人工管理向数智互联转变。近年来长庆分公司顺应数智互联发展新形势,逐步探索建立高效合理的高后果区综合安防管理系统。具体的做法和思路如下。
搭建高后果区综合安防系统管控平台。统筹区域时域,构建油气管网全局精细化巡检解决方案;基于人防、技防、联防,逐步提升物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管道数字化闭环管控中的落地应用;基于无人值守机库、智能摄像头、地灾、光纤预警等智能巡检设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多智能感知系统联动。
以管网资产数据为基础,实现高后果区管道巡检“一段一策、一季一策”。系统运用人员、车辆、无人机及机库、摄像头、光纤预警、地灾预警等信息化平台监测手段,对分公司辖区内高风险区域24小时全方位监控,结合人工智能的数据算法实现管道周边异常目标的精准识别和定位。
穿越城区段的管道高后果区建筑物多、场景复杂,利用现有视频图传和多数量级的数据应用,将管道可视化,实现管道及周边环境数字孪生,全方位直观呈现管道现场实况和可视化管理效果。借助城市道路交通、公共治安、基础设施数据、水情监视网等全生命周期数据,提供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管道的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及时掌握风险隐患及其演变情况,实现全方位感知、综合性预判、一体化管控、自适应优化的能力。为管道管理人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巡检及运维全流程的跟踪及一体化管理,提升巡检效率,助力管道风险评价和安全管理,为智慧互联大管网建设积累经验。
利用现有智慧城市的一些基础数据纳入到管网高后果区数智化管理建设中,结合管道综合安防系统数据,迭代算法,对高后果区环境变化、施工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并预判可带来的风险,可以作为日常管理应用参考,给管道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合理化的建议,还可以对事故事件进行预测、演练和预警。
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一旦发生原油泄漏,原油容易流入路边的排水管涵、暗渠等密闭空间,发生火灾爆炸的风险极高。通过建模绘制典型地形地貌的地上地下空间布局图和主要风险点,有利于应急处置时指挥部迅速掌控现场态势,缩短处置时间。
利用数据化模型及时预警、告知高后果区周边施工单位管道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以及管道埋地状态等信息,第一时间疏散涉险人员,提前开展应急集结、入场路线设置、引流、封堵准备等工作,有效减少事故损失。还可以实现模拟绘制管道泄漏事故及应急处置情景动画,制作事故场景,用于管道企业应急处置桌面推演。
石兰线途经兰州市大沙沟属于人口密集型加环境敏感型三级高后果区。2022年8月,该地区突发洪水,部分管道露管危及安全。无人机第一时间获得险情影像资料,并通过视频流及时推送,分公司立即组织紧急抢险作业。无人机还对水毁地段进行了初步测绘计算,采集周边山体环境等多种元素,概算出水土流失状态,将水毁情况进行精准测量,为制定水工保护设施重建和维护保养方案提供了依据。
总之,逐步推广科学智能巡检、无人机图像数据采集比对,应用数据建模分析、环境数字孪生等新生技术辅助开展管道高后果区管理,将有助于降低人工管理成本,降低安全环保风险,提高管理质效。
作者简介:龙小东,高级工程师,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现任长庆输油气分公司副经理,主要从事管道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高后果区管理工作
唐磊
西南管道兰州输油气分公司
兰州输油气分公司现有高后果区80处,共计里程106公里,占所辖管道里程的11%,其中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52个,环境敏感性高后果区21个。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高后果区日常巡护、管道保护宣传、三桩一牌更新加密、落实技防措施,保持了高后果区数量不增加、等级无提升、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随着管道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不断加快,高后果区的控制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道规划建设与城乡发展矛盾突出,许多远离城乡居住区的管道现在逐渐被居民楼、学校、医院、商店等建筑物围圈;二是法律和标准规定不明确。如管道保护法对高后果区缺少明确规定,GB 50251―2015《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2014《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仅要求管道选线与建(构)筑物距离不应小于5 m,对于管道高后果区管理来说,距离偏小。三是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八部委《关于加强油气输送管道途经人员密集场所高后果区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政府和企业要“管好存量、严控增量”,但缺乏定性和定量标准,各地理解执行不完全一致。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一是加强与沿线政府规划部门的协调。主动对接政府规划部门,提供管道中心线数据,充分沟通管道保护法相关规定及保护距离要求。积极搜集掌握当地工程建设信息,及时发现并向政府汇报管道保护工作及需要帮助解决的重大外部安全问题。提前介入建设项目,及时制止对管道安全构成威胁的行为。
二是深入理解把握相关法规和标准。管道保护法规定管道中心线两侧各5米范围内禁止修建建构筑物,主要为了满足保护管道本体安全和巡线及维护需要,而不是距离的要求。我们通过认真学习研究,正确理解和把握法律规范关于保护距离的内涵,即在保障管道安全的同时,也要保障极端情况下管道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
三是高后果区要管好存量控制增量。避免已形成的高后果区内人口密度无序增加,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协调沟通以控制高后果区增量。
四是做好高后果区风险管控。重点要落在管控措施和风险管理对策上,我们要求各站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如对人口密集区主要做好预防性管理,定期开展内外检测工作,优先对检测出的缺陷点及时进行修复。强化与地方政府部门沟通,在高后果区段加密地面标识、竖立安全警示牌、安全宣传标牌等,增加巡线频率,延伸第三方施工管理手段。及早掌握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及权属信息,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提前做好事故防范预案,提前检测管道安全状态。针对每一处高后果区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和现场处置方案,进行评审修改完善,确保“一区一案”切实可行。开展管廊文化建设,针对管线两侧各200米范围内商铺、住户开展安全教育与法律宣传。利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进行集中监控,管理人员利用互联网手机APP客户端远程监控,提升高后果区技防效果。
作者简介:唐磊,1986年生,现任兰州输油气分公司副经理,工学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现主要从事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及应急方面工作。联系方式:18087118335,460549525@qq.com。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