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期:良好的法治环境是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来源:《管道安全保护》2025年第3期 作者: 时间:2025-9-20 阅读:
—— 三论学习贯彻《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管道安全保护》编辑部
法治环境是指全社会主张法律主治、依法而治所形成的制度化管理环境。国家制定《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的目的就是为管道安全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近些年来,管道外部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距离法治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与管道保护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规范没有及时跟进;法定的管道保护职责在一些政府部门的“三定方案”中未能得到体现;管道保护法的许多重要规定不为群众所掌握,违法占压、施工挖掘损坏、打孔盗油等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地区多年未处罚过一起危害管道安全的违法行为,有法不依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
管道作为没有围墙的线性工程,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保障管道安全运行有特殊重要意义,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在管理和技术投入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政企加强合作。近年来各级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寓服务于监管之中,对企业反映的自身难以解决的外部安全隐患,主动组织协调排除,对于影响管道保护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建章立制来解决。管道企业主动接受政府监督指导,自觉履行管道保护义务,有效保障了能源供应安全。事实证明,政企关系是管道保护法最重要的一对法律关系。双方要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围绕重难点问题开展法律实施方面的研究,制定地方法规和规章,共同落实管道选线防护方案、第三方施工作业防护方案等行政许可制度。
二是公众广泛参与。法治的根基在于人民,人民的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的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利益,紧密依靠群众做好管道保护工作。长期以来管道地下通过权利和管道上方农民土地使用权利互有影响,既不利于管道保护和农业生产,也不利于调动群众参与管道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产生的种种问题增加了管道保护的难度和成本。应尽快从制度上重新研究,做好顶层设计。要大力宣传和培育公众的法治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担当起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责任。
三是树立法律权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反映社会主体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管道保护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在全社会得到普遍遵守和有效实施。政府和企业要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和方式,转化为保障管道安全运行的自觉与能力,带头学法、尊法、用法、守法,使法律成为评价和规范涉及管道安全、公共安全的唯一依据。加大执法力度,纠正和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给相关群体带来稳定的预期从而构建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
今年10月1日是管道保护法实施15周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的重要论断。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管道法治环境、保障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所在。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法治曙光就在前方。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