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能源局:多措并举 协同发力 推动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来源:《管道安全保护》2025年第3期 作者: 时间:2025-9-25 阅读:
四川省境内现有油气长输管道12088千米,其中天然气长输管道10647千米,覆盖全省18个市133个县(区、市),年输气能力600亿立方米,形成以“三纵三横”环形干线连接主要产区,以网状支线覆盖广大消费区的省内天然气管网输配系统,并融入全国“一张网”,北连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东接国家管网川气东送、南通国家管网中缅管道;输油管道1441千米,年输油能力1860万吨,形成以成都为中心,北接陕西、甘肃,南连重庆、贵州,辐射全省用油需求的成品油管网。
近年来,面对新风险新隐患给管道保护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四川省能源局多措并举、部门协同发力,推动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工作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制度机制牵引,部门协同推动管道保护工作。建立以公安部门牵头的管道安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强化与公安、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衔接,协调解决辖区内管道保护重大问题,实行管道占压排查清理行动常态化管理,落实新建管道“零占压”、存量问题限时办结,先后协调解决了明柳线、威成线、川东北—川西联络线等100余个建(构)筑物与管道安全距离不足问题。会同公安厅、应急管理厅印发《油气长输管道施工作业安全告知书》,全面宣传管道周边施工作业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违法施工作业等危害管道安全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坚决杜绝施工作业影响管道运行安全。
专班分析研判,专业支撑推动管道保护工作。2024年2月29日组建四川省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为承担油气长输管道全链条安全管理工作的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安厅、应急管理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和省能源局6个部门,15名专家主要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和在川管道企业从事管道工作的高级工程师。组建以来,先后起草专业委员会工作机制和议事规则,明确专业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专家委员会成员的任务分工,细化工作职责;编制印发《油气长输管道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内部参考标准(暂行)》和《油气长输管道重点检查清单》;开展“月研判、季检查”,每月组织召开安全风险分析研判会,进行典型案例分析,研判当月安全风险,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已形成《四川省油气长输管道安全风险月度研判专报》共15期,成员单位牵头带领专家每季度分6个检查组,轮流对18个有油气长输管道的市开展“全覆盖”检查,今年1季度共检查点位160个,发现问题隐患677项,其中典型(重大)事故隐患8项;推动成渝中线铁路A、B、C段迁改和联通涉铁项目下穿航油管道等涉铁项目加快实施,现场协调解决成都地铁27号线旃檀寺站涉及石斑输气管道杂散电流保护问题。
落实行政审批,规范管理筑牢管道保护工作。强化新建管道项目规划、核准、验收等全过程安全监管,落实油气长输管道两个行政审批事项,严管第三方违规施工作业影响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制定出台《四川省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办法》,明确新建管道要进行管道保护专项验收,管道企业要及时报备管道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等资料,从源头夯实管道保护基础。严格落实新建不能满足管道保护要求的油气管道防护方案审批,推进管道项目告知、申请、受理、审批、办结、送达全过程“一件事一次办”,落实管道保护行政许可审批职责。核准“彭州—新场输气管道工程” “攀枝花—凉山输气管道工程”、燃气发电管道联络线等项目时,对穿跨越铁路、等级公路、大中型河流等特殊点位,及时与相关业主方协商确定防护方案,签订安全防护协议,将防护方案和项目核准所需资料编报为一套核准材料,通过“一件事服务”申请,同步评估、同步审批,项目单位同时取得项目核准和新建不满足管道保护要求的防护方案批复,减少企业跑动次数、缩短审批时间。落实“可能影响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的施工作业”审批,严防第三方施工影响管道安全,强化施工过程监管,如巴中市在镇广高速修建时,企业未办理第三方施工许可,在管道上方通过工程车、堆放物资等危及管道安全,在县区和管道企业多次告知无效后,市级管道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公安、交通、应急等部门现场督办,发放停工通知书,发函至施工企业总部,要求立即整改,有效遏制了第三方施工损坏和占压管道问题的发生。
数智赋能管理,无泄漏管控保护管道安全。四川是“千河之省”,地形地貌复杂,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风险交织,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多发易发,安全风险高,且境内老旧管道占比大,20年以上的老旧管道占比达85%以上。面对点多线长、大口径高压力、管理难度大等实际,依托“耳听、鼻闻、眼看”的原始检测方式,不能及时发现泄漏点,导致应急响应处置时间长等问题。在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建设管输系统“无泄漏”管控示范区,针对“风险监测技术水平较低”的痛点,引入10项全面感知工具和6项数智化分析预警关键技术,覆盖了场站、管道等管输系统主要风险点,实现管道基础数据、本质安全状态、外部风险状态、泄漏风险状态的“天—空—地”一体化数字信息获取,对管网重点管理段、供用气端数字信息全覆盖式建模。针对“应急处置时间长,手段较为落后”的痛点,研究失效智能应急处置系统,并与管道泄漏感知、阀门远程控制等平台数据交互,管道失效发生后,系统通过智能分析,可实现两级精准关阀分析、自动推送保供方案、影响用户分析告知、关键阀门远程关断、自动任务派发、自动规划线路等功能,通过数字信息赋能实现对管道及场站的综合管控。
广泛深入宣传,多维度覆盖管道保护工作。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省管道保护工作培训演练,邀请油气长输管道专家委员会专家紧密结合全省管道保护工作实际进行培训授课,既教管道保护主管部门“怎么管”“怎么查”,又教管道企业“怎么干”“怎么改”,既有政策解读和工作部署,又有理论辅导和案例教学,既注重解答问题,又分享经验做法,有效解决当前管道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作为提升管道保护能力的重要抓手,组织在川管道企业通过线上“安全基础知识竞赛”“事故案例警示”与线下“安全生产大家谈”“管道保护法五进”宣传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多方合作、广泛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发挥典型事故案件警醒震慑作用,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能源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督促管道企业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开展应知应会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全面提升对重大事故隐患的认知和防控能力,及时宣传报道“发现小隐患小奖、大隐患大奖”典型经验做法,鼓励管道企业员工争做安全生产“吹哨人”。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