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8719811719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观点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百家之言

重庆市能源局油气处:防治并举 标本兼治 守牢管道保护底线和红线

来源:《管道安全保护》2025年第3期 作者: 时间:2025-9-25 阅读:

  近年来,重庆市能源局坚决扛起“促一行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坚持防治并举、标本兼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发展和安全,从严从实抓好油气长输管道安全保护工作,以高水平管道安全运行服务高质量发展,保持了连续多年无安全事故的良好局面。
  1  严格履职  扛好管道保护之“责”
  从发展理念、思想根源层面抓根治本,推动各级主管部门把“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内化为抓好管道保护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作为局党委会议第一议题,纳入局党委集中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组织机关干部集中观看《生命重于泰山》等专题片,交流心得体会,进一步学深悟透重要论述,进一步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将管道保护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并纳入局领导班子年度述职重要内容,作为机关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今年以来召开了3次局长办公会、3次安全生产专题会,分析管道保护形势、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提升管道保护业务能力。针对区县管道保护主管部门人员流动快、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每年开展油气长输管道保护监管业务培训,围绕监督执法、第三方施工管理、属地责任落实、风险辨识及防范等重点工作,通过专家授课、经验交流、实地观摩等方式,推动安全发展理念在系统内落地生根。
  2  健全体系 夯实安全发展之“基”
  把建立长效机制和创新管理举措作为重要抓手,从专项规划、工程质量等源头抓好管道保护。
  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做法,启动《重庆市石油天然气管道规划建设和保护管理办法》立法工作,力争2026年以市政府规章形式发布实施,提升管道保护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会同国土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开展主城都市区油气管道管廊规划研究,强化管廊保护,新规划油气管道尽可能避开人员密集区、环境敏感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严控高后果区增量。
  做实管道保护专项验收。印发《关于规范重庆市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强化竣工验收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规范管道建设项目验收程序、通过条件及备案管理要求,同时明确各区县要对新建管道保护专项验收提出意见,杜绝管道建设“边建边占”,确保管道零占压投运。
规范涉企行政审批。完成“可能影响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的第三方施工作业方案审批”“新建不能满足管道保护要求的石油天然气管道防护方案审批”两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工作指引编制,纳入全市“一网通办”行政审批系统,进一步规范涉管道保护行政审批工作。
  3  强化治理  筑牢风险防控之“墙”
  突出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将隐患问题治理、重大风险管控作为管道保护工作重中之重。
  深入推进管道“治本攻坚”。会同市安委办印发《全市油气长输管道保护“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明确双重预防机制、管道完整性管理等10项重点攻坚任务,确保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重大风险有效管控。深化安全风险专项整治,老旧管道和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安全风险排查评估率达100%。全市42条老旧管道有中风险9条、低风险33条,全部按照风险等级制定“一线一策、一段一策”整改提升方案。将高后果区油气管道保护纳入镇街网格化管理,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加密巡线频次,加强日常监管。
  全力推动老旧管道改造停运。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老旧油气长输管道改造停运的通知》,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在役50年以上管道停运,已实现唐家沱—江北机场航油管道、相渝输气管道等36公里老旧管道停运,其他约30公里老旧管道争取2026年全部停运,从根本上消除中心城区老旧管道运行安全风险。
  扎实抓好管道隐患闭环整治。建立全市油气长输管道高后果区、地质灾害、第三方施工、管道占压和间距不足、隐患排查整治5张监督管理台账,实时动态更新。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管道沿线高后果区48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5处、第三方施工风险点154处。市能源局成立专项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化开展明查暗访和督查指导,逐一书面反馈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确保督导问题整改闭环销项。今年来累计开展督导活动12次,反馈问题37个。
  4  多维联动 织牢立体监管之“网”
  针对所辖油气长输管道线路长,高后果区、第三方施工点、地质灾害点多,系统内检查执法力量比较薄弱的实际,积极创新联动监管运行机制。
强化市区联动。在区县主管部门确保辖区内管道企业检查全覆盖的基础上,市能源局结合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会同区县开展联合检查、联合监管、联合执法共计19次,涉及14个区县、16家管道企业,实现市区管道保护监管力量高效运转。
  强化部门协同。依托市、区两级油气长输管道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统筹协同,今年以来各级召开管道保护联席会议20余次,协调解决交叉段施工、地质灾害治理等问题11起。会同市公安局召开油气设施安全保护工作联席会议,联合部署重大活动、重点时段涉油气安全治理工作。
  强化群防群治。坚持“专群结合、群防联治”的工作思路,拍摄制作“管道保护人人有责”动画科普视频,在部门门户网站、区县融媒体中心、管道企业公众号和抖音号等平台,以公益性视频形式投放,提升人民群众管道保护意识。设立市、区、管道企业三级油气长输管道保护举报热线,鼓励沿线居民和企业内部员工发现举报管道风险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全民共保管道安全的良好氛围。
  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推进“数字管线”应用建设,完成中心城区100%、非中心城区93.8%的油气长输管道矢量数据归集,视频监控安装入网率达99.2%,开发油气管道智能监管应用场景,将管道监控感知设备纳入全市三级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逐步实现智能监管。推广无人机巡线、AI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推动新技术新装备在管道保护领域的应用。
  5  坚守底线  提升应急处置之“能”
  把事故应急处置作为管道保护最后一道关闸,持续加强应急队伍、专业力量建设,开展经常性演练,全面提升应急能力。
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印发《关于加强全市油气长输管道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修订完善重庆市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应急预案并向市政府报备,指导区县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和管道企业完善本级应急预案并备案,基本建立覆盖市区、政企的管道应急预案体系。依托川气东送二线重庆维抢中心,筹建重庆市油气长输管道应急救援队伍,督促管道企业建立企业本级应急队伍,应急救援力量初具规模。
  强化人才力量支撑。印发《重庆市能源领域专家库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专家技术人才,首批入库的油气领域专家有47人,为管道保护提供专业力量支撑。推荐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培训基地入选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督促管道企业强化管道工种专业技能人才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强化应急演练。每年联合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开展市级层面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应急演练,邀请区县主管部门、管道企业观摩,规范应急事故处理程序,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指导区县和企业结合本级、本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提升应对各类事故的能力。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77号3026室 邮编:730030 邮箱:guandaobaohu@163.com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管道保护网 陇ICP备180021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 95_95px;

    QQ群二维码

  • 95_95px;

    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87198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