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银:健全保护体系 推进隐患整治 力促管道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管道安全保护》2025年第3期 作者:汤和银 时间:2025-9-25 阅读:
健全保护体系 推进隐患整治 力促管道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汤和银
江苏省能源局
江苏省所辖在役油气长输管道6651公里,是全国油气长输管道分布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针对管道保护工作责任大、任务重的实际,省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不断探索管道保护有效路径,围绕“不发生管道保护事故事件”工作目标,抓好“建章立制、隐患排查”工作重点,强化“责任闭环、政企协同、科技防控”机制建设,做好“专项行动、现场服务、业务培训、数据更新”常态化工作,以每年部署一轮专项行动的形式,及时补强管道保护工作薄弱环节,整改漏项缺失,逐步健全全省管道保护管理体系。
1 突出主业 建立清单 完善机制
抓好管道保护三项主责主业。围绕管道占压清理、第三方施工管控、相遇相交关系处理等管道保护主要工作职责,一是要求基层主管部门和管道企业抓好日常巡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油气长输管道巡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完善管道联合巡护检查制度,每季度至少完成1次辖区内重点管段的企业巡护情况检查,要求企业持续加强管道巡护工作,对第三方施工频繁、人口密集区域加密巡护,提升巡护效果。二是抓好第三方施工管理审批。2024年研究制定了《江苏省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范围内特定施工作业管理办法(暂行)》,进一步明确管道保护范围内特定施工作业类型、阶段及要求,规范特定施工作业信息收集、前期准备、行政许可、施工、验收和运营六个阶段各方管理责任,为管道保护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实施行政许可制度、有效防范管道保护范围内特定施工损坏风险提供了工作指南。今年上半年,共有效管控大型第三方施工163起,小型第三方施工1013起,未发生管道本体及附属设施损伤事件。三是妥善处理管道与其他工程相遇相交关系。针对中俄东线南通—甪直段与高速公路相遇相交施工许可办理等事宜,会同管道企业与省交通厅先后多次召开涉及公路桥梁安全风险和管道防护方案论证会,建立管道与交通线性工程相遇相交且不可避让处理机制,并依此办理省沿海管道常太段等穿越高速公路相关事宜。
完善管道保护三个衔接机制。一是推动企业管理与政府管理相衔接。要求管道企业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管道保护工作;主动邀请地方有关部门检查指导;主动请求将管道发展纳入地方总体部署。政府有关部门对管道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严格审查把关,督促企业履行管道保护主体责任,及时协调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推动省、市、县三级管道保护工作相衔接。要求市、县(区)级管道保护主管部门,每半年向省级管道保护主管部门进行汇报。把管道保护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重大活动期间安全稳定管理,确保不发生问题。三是推动省域范围内各管道企业保护工作相衔接。明确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具体要求和主要措施,推动解决企业“怎么管、管什么”的问题,互相交流借鉴经验做法。对并行或相邻的管道,要求各企业加强配合,开展交叉巡线、联合巡线,及时发现排查隐患,取得“1+1大于2”的效果。
制定管道保护三个管理清单。包括管道保护常见风险警示清单、管道保护工作督导清单、管道保护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清单、管道企业主体责任清单等。详细列举39项管道保护常见风险点及对应的直接危害后果和预防措施,明确37个具体督查事项,省、市有关部门和管道企业管道保护职责,供各级管道保护主管部门督查检查、相关企业自查参考。
2 分类管理 攻克难点 整治隐患
聚焦分类管理抓整改。印发管道问题隐患整改分级督办实施方案,按照不同类别分类督办整改,进一步明确管道外部隐患处置工作中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以及管道企业职责分工,构建层级清晰、责任明确的隐患督办机制。
聚焦重点难点抓整改。按照“隐患见底、措施到底、整改彻底”的工作要求,近年来全省共排查发现1128项管道保护问题隐患,已全部完成整治,拆除占压管道的厂房、民房831处,改迁建及停运管道10条,累计投入整治资金近14亿元。一是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对于管道企业普遍存在管道保护责任制不健全、管道保护管理不规范、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政策引导、专项要求,督促企业建立覆盖全员全岗、贯通所有层级与部门的责任体系,规范管道保护工作流程,严格工作标准。二是个性问题重点解决。针对存在42处房屋占压的鲁宁原油管道,综合研判管道上游油田产量持续减少、下游炼厂用油可由其他管道替代输送、管道运行40余年管壁多处腐蚀变薄等实际情况,采取全线停运方式予以整治,彻底消除历史遗留占压隐患。三是难点问题合力解决。针对管道中心线两侧5米范围内厂房、民房拆迁协调难度大、经费落实难的问题,强化属地联动,多次现场督导,推动属地成立联合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和压实乡镇街道“最后一公里”作用,合力推进重难点问题隐患整改。对因管道企业资金审批流程问题导致拆除补偿款一时难以划拨到位的问题,积极创新资金保障,探索属地政府先行垫付部分补偿款等方式予以先行拆除,推动占压按期完成整治。
聚焦督查检查抓整改。紧盯重点地区、重要管段、关键环节,反复开展督查检查,直至问题得到解决。省发改委(能源局)每季度对13个设区市检查全覆盖,各设区市发改部门对辖区内的县(市、区)检查全覆盖,各县(市、区)发改部门对辖区内所有管道企业检查全覆盖。进一步规范各级发改部门管道巡查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避免因未及时发现处理建(构)筑物占压、第三方违规施工等造成管道事故事件。注重检查质效,省发改委(能源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定期督查、责任处室“四不两直”突击检查、基层发改部门交叉互查,对问题较集中地区蹲点跟踪指导。聘请有实力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助排查管道保护问题隐患,借助行业专家力量提升管道保护专业管理水平。
3 源头管控 全员提升 科技赋能
源头严防,全链强化保护。在管道规划设计阶段要求项目单位选线时加强与市、县发展改革和自然资源部门对接,提前将项目纳入能源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主动征求项目沿线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军事管理等部门意见,确保项目规划选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在管道核准建设阶段从严审查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达到安全环保标准,管道巡线、科技设备支撑、高后果区管控、废弃管道处置等是否有明确要求。强化建设期间监管,定期赴现场检查管道是否按照规划批复的位置走向敷设,有无落实项目申请报告中明确的管道保护措施。在管道建成投运阶段,指导市、县发展改革部门督促管道企业严格开展新建管道项目竣工验收,对全线徒步踏勘,确保投运管道无占压隐患,管道保护设施设计和施工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相关保护要求,从源头杜绝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
多策发力,全员提升能力。组织制作4部教学视频和3部警示教育视频,将抽象的管道保护要求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实践指引。每年定期组织召开1~2次全省管道保护工作会议,邀请业内专家开展业务培训,持续提升管道保护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依托每年“安全生产月”契机走进基层单位和企业,开展管道保护专题宣讲和管道保护宣传咨询,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管道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定期汇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管道保护工作政策文件、事故案例等,供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管道企业学习借鉴。
多维评价,全时监控预判。根据全省管道保护智能化发展现状,研究印发了《江苏省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智能化评价指南(试行)》,对管道保护智能化建设中管道数字化、AI监测、智慧巡检、智能化平台、信息安全、发展机制等6个方面进行科学评价,引导管道企业逐步实现在役管道智能化升级,借助“技防”弥补传统“人防”的不足,全天候监控并预判可能发生的管道保护风险,进一步提升管道保护外部风险防控能力。
(作者系江苏省能源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