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濮管线周立敏团伙盗油案例分析
来源:中石化管道公司聊城输油处 作者:赵 彭 时间:2018-4-14 阅读:
这是一起典型的家族团伙盗油案件,从该团伙父子、叔侄、儿媳等6人被利诱参与直至成为主犯的演变过程,折射出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虽然案件已过去多年,但今天读起来,仍然发人深省。
(一)
2006年2月28日,聊城输油处Scada系统发现临濮线107#桩(东昌府区闫寺乡母向庄附近)掉压,这已不是第一次。巡线人员在此处进行了严密的搜寻,发现距管道垂直方向东侧30余米处埋设的盗油管线。管线穿过20余米宽的周公河,顺郭庄污水管进入居民区。巡线人员查至一院落,根据院落大门的高度和宽度以及面积大小判断,该院就是盗油点,随后在院内找到了盗油管的终端,并发现匕首、管钳等作案工具一套,接案的公安人员随即立案侦察。
无独有偶,就在案件还在侦破阶段, 4月6日,聊城输油处一天之内连续接到同一名女子用不同手机打来电话称:在东昌府区湖西办事处母向庄村木材市场南墙外(距上案地点不足一华里),多次看到半夜有一伙人用塑料管向院内的大货车装东西。这伙人分工明确,有在东南侧桥头和便道西口望风的,有装车的,还有指挥的,并且威胁过往行人,怀疑是在偷油。
接报案后,立即引起输油处高度重视,因为临濮输油管道恰恰从此路过,同时scada系统也曾多次在相近位置发现掉压。更为蹊跷的是,巡线人员一接近该地段,压力就回升到正常位置。经过巡线人员反复搜查,终于在附近一条小河内打捞出盗油用的高压胶皮管,并顺管线查到一座院内的装车点。为了不打草惊蛇,随即恢复原样,与辖区刑警一中队取得了联系。
警方在输油处的配合下,采取了多种侦查手段和措施,最终查明周立敏、周立群、周树增、周树霖、周树森、张慧颖(大学学历,系周立敏的未婚妻)团伙犯罪事实。 2004年10月至2006年4月间,河北、河南籍三名盗油分子(在逃)租赁周立敏、张慧颖房屋盗油,在“高额回报”的诱惑下,周张二人参与其中,后与父兄结伙,在聊城东昌府区的母向庄、铁路货运市场附近的管道上打孔盗窃原油。由于来钱太快,张慧颖害怕事情败露,企图用报警来吓阻周立敏,遂上演了前面的一幕。
(二)
2003年以前,聊城市境内基本未发生过打孔盗油案件。但随着大环境的影响,加之犯罪成本低、获利大,盗油团伙不断“壮大”。他们时而交叉作案,时而发展“新人”作案;油区不能满足,他们又将黑手伸向了管道。该案的6名罪犯都没有先科,更不懂得打孔盗油技术,由于受外地流窜犯的指点、教唆,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最终沦为罪犯。据周立敏交代,他和未婚妻张慧颖一开始与其父兄等合伙,发展到后来单干,被盗原油从最初一吨卖二千多元升到三、四千元,有时一夜就有2-3万元的收入。分析临濮线多起案件,异地流窜作案的罪犯都是利用高薪聘用当地人员或拉其入伙分红,用高于当地数倍的价格租赁房屋为其所用,掩护作案。犯罪分子一夜暴富,毒化了当地风气,致使部分法制观念淡薄的人纷纷效仿。
(三)
打孔盗油案件手法的不断翻新给防范带来了困难。周立敏团伙和多数盗油案件一样,均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反侦察性。在管线上打孔时,采用自制密闭开孔器,不会使原油外泄,埋地点的阀门及管件都用防腐材料绝缘,或使用高压胶皮管,使检漏仪无用武之地。二是隐蔽性。盗油管线一般都埋出几十米甚至几千米,管线的另一头细水长流,避开巡线人员和压力检测系统,以便长期作案。有的恢复伪装原地貌,让巡线人员路过此处也不会发现。三是丢车保帅。在运输被盗原油时,临时雇佣驾驶员,在途中频繁更换,即使缴获盗油车,也抓不住主犯,可以更好的躲避打击。从最初的冲天眼、打管卡等原始手段,发展到现在的团伙化、智能化、暴力化,采用“游击战”、 “麻雀战”、 “地道战”,甚至公开持械抢油与我工作人员对着干,犯罪气焰十分嚣张。
(四)
周立敏团伙的盗油案破获后,一家6人获刑,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给广大干部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东昌府区的盗油案件因此大幅度减少。同时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一是敢于排除各种干扰。有一位刑警队长说“我就不信打孔盗油案件比命案还难破,就看你敢不敢破”。这道出了问题的实质。一些地方盗油案件之所以长期侦破不了,不是案件本身有多大难度,而是其背后有各种利益交织。只要敢于冲破关系网,敢抓、敢管、真办,就没有破不了的案子。二是地企合作综合治理。净化企业外部环境,保护输油管道安全,要紧紧依靠地方政府领导,充分发动群众,彻底清除土炼炉、小炼厂等盗油销赃场所,从源头上加以治理。三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政府、企业、公民都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管道、保护管道、遵守法律的意识,让犯罪分子无处藏身,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筑起人民群众参与支持的铜墙铁壁。
《管道保护》2012 年第 6期(总第 7 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