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8719811719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管道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道完整性管理研究

提升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的思考

来源:《管道保护》杂志 作者:姚安林 时间:2018-7-21 阅读:

姚安林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管道完整性管理引入我国已超过10年。部分管道运营企业通过自身科技力量或联合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团队, 逐步建立了完整性管理所要求的体系文件,用于管理所属油气管道[1]。然而,由于缺乏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的指导,加之对完整性管理的理解存在差异,这项管理新技术对我国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发挥的效能并不十分明显。在国家标准《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即将全面实施之际,本文就如何提升我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能提出一些思考,与国内管道运营企业的管理者们商榷,以期推动管道完整性管理在我国有效应用。

把握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基本理念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指,对所有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因素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的管理[2]。大体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①拟定工作计划、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文件;②进行风险分析,了解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将导致的后果,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③定期进行管道完整性检测和评价, 了解管道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和部位;④采取修复或减轻失效威胁的措施;⑤培训人员,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从上述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内涵不难看出,管道完整性管理与其说是一种新技术,还不如认为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因为按照人们常规的思维习惯,如果是技术拿来应用就可以了,无需改变我们以往的管理思维和工作模式。然而,正是由于对管道完整性管理认识上的偏差,许多管道运营企业未从管理理念上去更新工作思路,结果看似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收效却并不明显。其原因在于缺乏对管道完整性管理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存在的误区

目前部分油气管道运营企业在推行完整性管理中存在如下一些误区。

(1)重视管理文件的制定而忽视管理机制的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种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和作业指导书等一系列的管理文件, 但仅有写在纸上的技术条款和行为规定,而如果没有参与管道完整性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序衔接及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作保障,就只会停留在思想重视而行动乏力的初级阶段,并不能对管道安全管理真正起到促进作用。其结果是,迎接检查有资料,实际管理仍然老一套,这样的完整性管理根本就无效能可言。如何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的运行机制,本人在有关文章中已进行了详细讨论[3]。

(2)重视国外技术的引进而忽视其本土化移植。个别管道运营企业把完整性管理当成一种先进技术,不惜重金购买发达国家的检测设备和评价软件。认为只要拥有这些先进的装备和软件, 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就可立马见效了。殊不知,国外生产的检测设备和开发的评价软件都是依据该国的技术标准和油气管道实际工程条件来订制的,有些并不完全适合我国油气管道的实际。因此,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开发适合本国国情的软硬件,才能使开展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技术手段更加实用,解决问题更有针对性。

(3)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而忽视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随着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深入,许多管道运营企业已陆续通过管道内外检测技术收集管道本体的腐蚀缺陷数据,并加强了管道沿线高后果区的识别和环境影响因素的收集。开展管道完整性管理较早的中国石油下属各管道运营公司, 在管道环境、地质灾害及第三方破坏风险因素调查和风险评估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现场调查数据。但是, 这些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收集的有关管道安全的基础信息却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究其原因,一是管道企业分属三大石油公司,受各自保密规定的限制, 不愿意公开影响管道安全的相关基础信息;二是国家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不到位,未建立统一的油气管道安全信息数据库;三是从企业到主管部门对大数据分析的意义认识不足,不注重系统风险的评估与防控。

(4)重视技术硬件的配置而忽视管理软件的配套。长期粗放管理的思维习惯,导致许多管理决策者的认识停留在“任何工业生产都是靠先进的装置设备来实现”的思维定式上。对于油气管道的安全保护,不少企业只重视配置各种技术先进的硬件设施, 而很少思考如何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和改善运行机制来提升硬件设施的功效。管道完整性管理并不是单一的技术手段,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程序和上下通畅的运行机制,改进和完善配套的管理软件,相应的硬件设施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5)重视职能部门的作用而忽视员工素质的提升。一些管道运营企业认为,推行完整性管理只要按照要求制定出各个环节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规定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或组建一个专门的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就万事大吉了。却忽视了完整性管理是一项上下协同、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由于不重视对基层员工的技术培训,结果导致上级管理部门的许多工作指令无法在基层被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一些基层员工认为这是增加额外工作量而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对上级工作要求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如此下去,管理部门有可能因基层上报的信息虚假而作出错误的管理决策,最终不仅不能提高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能,反而还有可能因决策失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安全事故。

提升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的途径

分析在推行完整性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升我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

(1)在注重体系建设的同时狠抓基础信息的采集与整合。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种高度依赖基础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役油气管道的安全既受运行环境和条件参数的影响,也与在管道设计、施工建设期间所形成的本质安全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时应当全面考虑管道设计、施工和运维环节的各种影响因素,使风险评价的结果真实反映管道的实际安全状况。只有风险评价结果准确性得到提高,才能确保后期风险控制决策科学、合理[4]。由此可见, 在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六步”循环[1]中,管道基础信息的采集与整合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2)在完善体系文件的过程中加强对员工队伍的技术培训。管道完整性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道整体维护计划的执行和落实[5]。为了确保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技术规范得以遵守、管理流程处处畅通和管理事项有人负责,管道运营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使所有员工理解完整性管理的基本要求,明确各自岗位应担当的相关责任,并提升员工对管道事故隐患的辨识能力。这样,才能通过员工的知行合一来确保管道整体维护计划的按期保质完成。只有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管道安全隐患的信息排查才不会留下死角,完整性管理的精细化才能逐步实现。

(3)在管道安全管理过程中强化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根据海因里希创建的事故金字塔理论,一次重大的工业生产事故往往是由成千上万次的事故隐患所累积而成的。而完整性管理的基本理念正是建立在通过风险评价、定期检测或实时监测和完整性评价等技术手段,提前发现事故隐患并加以维修来预防重大灾难性事故最终发生的考量之上的。所以, 对油气管道而言,只有及时发现各类事故隐患,遵循“治早、治小”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从而达到长期安全平稳运行的管理目标。

(4)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履行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义务。客观分析我国近年发生的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深层原因,不难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事故企业一味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其实质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要的安全保障投入不到位,不重视新的安全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所以,难以走出“把安全成本花在事故赔付上” 的恶性循环的怪圈[3]。管道运营企业应当明白,在管道完整性管理等方面加大经济投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不仅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而且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具有长远意义。我国部分管道运营企业在管道完整性管理应用实践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6] 也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

(5)在数字管道建设中注重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随着IT技术的广泛应用,油气管道数字化建设已在管道运营企业中陆续开展[7]。为了避免数字化管道只是停留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场景展示,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将油气管道沿线随时变化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信息实时传回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依据这些信息参数,一方面可以帮助管理决策层利用相关评价分析工具研判管道沿线的风险水平,及时准确地制定高风险管段的维护方案;另一方面, 还可以根据不断累积的历史信息参数,通过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手段,总结分析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能和预测管道沿线未来风险的演变趋势,以便为完整性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结束语

我国过去十多年推广应用的实践表明,管道完整性管理对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正确理解把握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充分融合各种新的技术手段,我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效能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全平稳运行的油气管道将为我国经济建设、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发挥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维和,郑洪龙,等. 管道完整性管理在中国应用10年回顾与展望[J]. 天然气工业,2013,33(12),1-5.

[2] 黄志潜.管道完整性及其管理[J].焊管,2004,27(3),1-8.

[3] 姚安林. 石化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J ] .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7),38-45.

[4] 姚安林,赵忠刚,等.油气管道风险评估质量评价技术[J].天然气工业,2013,33(12),111-116.

[5] 姚安林,徐涛龙,等.国内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应予重视的问题[J].油气储运,2010,29(10),721-725.

[6] 么惠全,毛建,等. 西气东输管道完整性管理实践及效能分析[J]. 天然气工业,2013,33(12),124-1301.

[7] 蔡柏松,王建康. 3D GIS在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中的应用[J]. 天然气工业,2013,33(12),144-150.

作者简介:姚安林,教授。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储运专业。长期从事油气储运系统安全评价与完整性管理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兼任中国油气储运专委会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部副主任,《中国特种设备安全》等4个杂志的编委。

《管道保护》2016年第1期(总第6期)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77号3026室 邮编:730030 邮箱:guandaobaohu@163.com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管道保护网 陇ICP备180021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 95_95px;

    QQ群二维码

  • 95_95px;

    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87198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