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性管理是实现管道本质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
来源:《管道保护》杂志 作者: 时间:2018-7-21 阅读:
——与冯庆善博士的对话
本刊编辑部:我国第一部《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前不久正式发布,并于今年3月1日实施 。借此机会向您和标准制定团队表示衷心祝贺。能否请您讲一下,为什么要制定这部标准,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冯庆善:标准发布是保障管 道本质安全的需要。近年来 ,国内发生了多起输油气管道泄漏事故,有 的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管道企业 面对管道运行高风险的形势,也需要一套提升管道 安全水平的技术方法。完整性管理是当今国际上 最先进的管道管理模式,它通过预防式管理方法, 提供管道检测、评价、维护等一系列工作的技术指引,能全面提升管道安全管理水平。对于国内管道行业来讲,通过推行管道完整性管理来提升本质安全,迫切需要一部好的国家标准来支撑。
政府部门也需要监管和规范管道管理的依据。国内相关 法律对管道管理都有相关要求,例如管道 保护法规定管道企业应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测、维修 ,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特种设备安全法将压力管道纳入特种设备范畴,规定使用单位应进行自行检测和维护保养。安全生产法要求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但是法律本身只是提出一个原则,并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要想实现法律的要求,必须有一整套的形成标准的技术体系作为支持,管道完整性管理 规范满足了这一需求。
当前的技术和实践满足了标 准发布的条件。虽然在标准编写前,国内已经发布了SY/T6648-2006《危 险液体管道的完整性管理》和 SY/T6621-2005 《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两个行业 准,但由 于发布较早,主要介绍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理念,部分条款不适应国内管理现状,技术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基于200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颁布的Q/SY 1180《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 结合国内情况和多年实践,编写了这个国家标准 。
为管道完整性管理纳入法律要求奠定了基础。完 整性管理只有成为国标才有可能具有法律的约束 性,这对于全面提升国内管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 义。标准明确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概念、内容、实 施要求和技术要求等,使这一先进理念作为管道 管理的最佳实践方法得以制度化、规范化。
例如, 政府监管部门可以依据标准对管道建设和运营单 位提出管理及技术要求;正在开展完整性管 理的企业应依据标准继续完善和深化;尚未开展这 项工作的企业应先抓好有关基础性工作,向全面推 行标准过渡;技术服务等企业,可以按照标准要求 提供技术服务。总之,标准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将 为实现管道本质安全提供技术管理的保障和途径 。
本刊编辑部: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您认为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冯庆善:管道 完整性管理是贯穿管道设计、施工、投产 、运行、废弃全过程的管理要求。标准规定 适用于新投产管道、老龄管道、正在建设的管道。 而且标准所定义的完整性管理不局限于狭义的管道 完整性管理概念,还包括管道日常管理、应急管理 、失效管理等与完整性密切相关的内容。
管道完整 性管理分为数据采集、高后果区分析、风险评 价、完整性评价、维修维护、效能评价六个 环节。这六个环节相辅相承,组成完整性管理的六 步循环。其中,数据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基础;高 后果区是完整性管理的重点;通过风险评价识别 管道的风险点并制定风险削减措施;通过完整性评 价检测和评价管体缺陷状况,判定管道安全状况, 制定修复计划;通过维修维护消除管体缺陷和控制 风险点;通过效能评价实现完整性管理的循环改进 。
在我看来,风险评价是完整性管理预防式管技术核心。标准针对完整性管理重要环节提出了一些强制性的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条款:
4.5 管道运营期周期性地进行高后果区识别, 识别时间间隔最长不超过18个月。当管道及周边环境发生变化,及时进行高后果区更新。
4.6 对高后果区管道进行风险评价。
8.1.1 新建管道在投用后3年内完成完整性评价。
8.1.2 输油管道高后果区完整性评价的最大时间间隔不超过8年。
对其他管道的完整性评价时间最大间隔则在8.1.5 中进行了规定。
本刊编辑部:国家标准的颁布,既是难得机遇,同时也是新的挑战。您认为当前政府部门和企业还应从哪几方面去努力?
冯庆善: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目前确实存在很多挑战,需要各方面努力完善。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对区域内的油气管道建设和保护统筹规划,避免在已有油气管道周边新增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新管道建设也需要和地方政府规划加强结合,减少建设期路由选择带来的高后果区。其次,应推动建立包括各类埋地管网、线缆、涵道等地下设施的信息系统和开挖管理平台,确保各类开挖作业安全可控。第三,管道企业应加强管道管理人员的完整性管理技术培训,并通过上岗资质认定等方式对管道管理人员的完整性管理技能提出要求。另外,在管道检测、泄漏预警等方面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需要持续加大对管道完整性管理相关技术的研究投入。尽管需要改进的工作还很多,但我相信标准的发布能成为管道完整性管理相关技术大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
本刊编辑部:管道完整性管理国家标准规定:“在建设期开展高后果区识别,优化路由选择”。但现在因用地问题管道路由选择面临某种困境。GB50253-2014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要求, 管道与居民点和重要公共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5 米,您认为这对消减高后果区风险有无不利影响?
冯庆善:目前国内油气管道存在经过较多高后果区的情况。这是由我国部分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的特点决定的。在管道建设的路由选择中,很难完全规避高后果区,但一切都必须以保障安全为前提。在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中,只提出了在管道两侧5m范围内无占压,规避一级水源地以及与铁路、公路边界距离等要求,而没有涉及管道保护距离或者规避高后果区的内容。这对消减高后果区风险确实存在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管道完整性管理国家标准4.4条中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在建设期开展高后果区识别,优化路由选择。无法避绕高后果区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同时也对高后果区管道在运行期的检测、评价和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规定了输油管道高后果区至少每8年应进行一次内检测。通过一系列管理和技术手段,以期达到在运行期控制高后果区风险的目的。
冯庆善,1974年生,材料学博士,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主任 ,中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2014年孙越琦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5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ISO/TC67/SC2/19345《管道完整性管理标准》负责人,第21工作组国际召集人。美国(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 TM0215《防腐层耐划伤测试方法》标准编写委员会主席。国家标准GB32167 《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第一编写人,项目负责人。
负责的管道完整性管理和在役管道检测、评价和修复技术等技术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全球管道奖、安监总局一等奖和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所主持的国际标准编写工作得到较多发达国家的认可和支持。作为项目经理负责开展了《在役管道螺旋焊缝缺陷三轴高清漏磁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解决了老管道焊缝缺陷的检测难题,2012年获得ASME 2012全球管道奖。
作为公司内检测业务的主要负责人,已经完成了约万公里的检测,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形成了管道公司的管道内检测规章及做法,每年检测评价出大量的缺陷,避免了较多事故,效果显著。
组织提出了管道环焊缝缺陷检测技术研究,在美国管道研究协会(PRCI)获得立项,代表了当前国际上最前沿的技术研究水平。
申报并获得国际标准组织(ISO)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立项,负责该标准的编写工作,并被ISO任命为TC67/ SC2第21工作组召集人。该标准是第一个由中国负责的油气管道ISO标准,也是第一个由中国人负责的油气管道工作组。负责起草并发布的美国(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标准1项,是第一个由中国负责编写的标准。
《管道保护》2016年第1期(总第26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