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天然气管道阴极保护系统整改实践
来源:《管道保护》杂志 作者:鲁佳琪 张志坚 张兴龙 王任 赵飞 杨超光 时间:2018-7-21 阅读:
鲁佳琪 张志坚 张兴龙 王任 赵飞 杨超光
西南管道德宏输油气分公司
中缅天然气管道某条管线全长484 km,沿线穿越农田、山区、河沟谷等地形地貌,其中顺河谷敷设达30 km,途经区域地下水较为丰富。该管线投产3年以来阴极保护系统一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通过检测,整条管线存在多处保护电位偏正及偏负问题(见图1)。据此,经检测、分析,查找原因,并分类进行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
图1 整改前管道沿线保护电位
1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1 设计缺陷
1.1.1 恒电位仪及保护电位检测
首先对A站场恒电位仪的运行状况,包括运行模式、输出电流、输出电压、参比电位、预置电位等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恒电位仪的参比电位偏负。为同时现场进行了开箱检测,以了解埋地管道的保护电位,结果见表2。
1.1.2 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从表1、表2可以看出,进站区域绝缘接头内侧保护电位达不到要求,站内区域阴保保护电位偏负,遂对恒电位仪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经测试,恒电位仪运行正常,站内区域保护电位有较大正向偏移,但进站区域绝缘接头内侧保护电位较之前无明显变化,达不到保护要求,而且启/停恒电位仪,都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区域无阴保电流。当恒电位仪控制电位为–1.8V时,进站区域处于欠保护状态,而其他区域处于过保护状态,说明调整恒电位仪的输出对该区域的保护没有起到作用。
经查阅初设图纸并仔细检查,A站场最初设计的是一个阀室,而不是站场(见图2),绝缘接头安装在放空和分输管线上,进站管线的阴极保护按干线设计,而非按站场区域设计。后期设计变更为A站场,但阴保专业设计未做变更,仍按阀室设计施工。为避免站场区域阴保与线路阴保彼此干扰,决定对进站区域增设20支镁合金牺牲阳极进行热点保护。整改后经测试,电位达到–1.0 V。
图2 A站场管线进站区域示意图
1.2 施工质量问题
1.2.1 恒电位仪及保护电位检测
对a号阀室恒电位仪的运行工况及保护电位进行了检测,结果分别见表3、表4。
1.2.2 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单从表3中恒电位仪工况检测数据判断,管道的保护电位应该为正常状态。但对比表3与表4的相关数据发现,管线实际保护电位已达–2.0 V,而恒电位仪显示的参比电位却仅为–0.91 V。为验证是否长效参比电极埋设位置不当所致,特意将便携参比埋设于阀室外,取代长效参比给恒电位仪反馈信号。结果恒电位仪的输出和显示均正常,证明长效参比电极造成反馈信号偏差。
在原埋设位置将长效参比更换为新的,管线实际保护电位与恒电位仪显示的参比电位与之前没有发生变化。随后,继续采用原长效参比,但将其位置调整至出阀室下游,经测试正常后埋设,然后运行恒电位仪,结果恒电位仪显示的参数与现场测试一致。通过长效参比位置调整前后对比及查阅设计图纸发现,导致实际保护与显示电位不一致不是长效参比损坏造成的,而是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埋设位置太靠近阳极地床所致。
1.3 交流干扰
1.3.1 b号阀室恒电位仪及保护电位检测
对b号阀室恒电位仪工况及保护电位现场进行检测,并未发现异常现象。
1.3.2 b号阀室问题分析
经查阅恒电位仪历史记录发现,输出电流波动较大,在13~15点期间,经常因为管线上的保护电位过负而没有电流输出。为了验证这一点,对b号阀室附近管道的保护电位进行连续检测(见图3)。
图3 b号阀室附近管道13:35~13:54保护电位值
图3表明管道保护电位确实存在400 mV左右的波动,波值在13:37达到–1.57 V,此时恒电位仪的电流输出为0,已无调整余地。可见,由于b号阀室附近管道保护电位波动大,引起了恒电位仪输出电流的波动,证明确实存在杂散电流干扰,但对于干扰源一直无法确定。直到第二天对该阀室下游B站场的恒电位仪及保护电位进行检测后,才发现干扰来源于B站场。
1.3.3 B站场恒电位仪及保护电位检测
对B站场恒电位仪的运行工况及保护电位进行了检测,结果见表5、表6。
1.3.4 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由表6可知,干线上游保护电位过负,且上下游无跨接。将3号机柜1号恒电位仪停运1 h 后进行测试,保护电位仍达到-1.8 V。将瑞丽站至b号阀室,所有阴保系统进行检测调试,全部没有达到-1.8V。由于B站场上下游干线未跨接,故可以排除电流来自于B站场下游的可能性。据此推测,外来杂散电流应该来自于本站。最后在站外找到一接地装置,与管道进行了跨接(2016年1月12日),随后调整至正常恒位运行恒电位仪,干线上的保护电位稳定在-1.25 V。
2016年1月12日11:31~14:31对干线进行连续检测,检测数据见图4,其中12:30之前,为未连接接地数值,偏差较大,此后连接上接地,运行平稳。14:08连接好B站场上下游跨接线,出现了极小的波动后恢复正常。同时,13:30(以前该时间段干扰最大)巡护人员在b号阀室测试保护电位,显示数据为–1.25 V,且b号阀室恒电位仪输出电流稳定在0.6 A。说明经过B站场站外管道接地措施(相当于排流),全线已没有杂散电流干扰。
图4 1月12日b号阀室附近管道11:31~14:31保护电位值
全线整改调试完毕后,在瑞丽至弥渡段安装极化探头及极化试片,并进行通断电位测试,测量数据见图5,从图中可看出管道断电电位处于–0.85~–1.2 V之间,符合GB/T21448-2008标准,说明管道得到有效保护。
图5 通断电位检测数据
(1)阀室设计变更为站场时,阴保专业设计应同步做相应变更。管线建设期间,应加强施工监管,确保参比电极埋设位置按图施工。针对交流干扰,可增设排流装置消除干扰。
(2)管道阴极保护应作为一个系统看待,在故障处理时,应上下游联合整改调试,使得管道沿线保护电位达标。
参考文献:
[1] 耿铂.沙漠地区长输管道阴极保护设计.腐蚀与防护, 2006,27(10):532-535.
[2] 胡士信.管道阴极保护技术现状与展望.腐蚀与防护,2004,25(3):93-101.
[3] 张永飞,赵书华,李平,等.长输埋地管道阴极保护故障诊断与排除.腐蚀与防护,2014,35(11):1168-1172.
作者:鲁佳琪,男, 1988年生,工程师, 2013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主要从事油气管道运行管理方向的工作。
来源:《管道保护》2017年第3期(总第34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