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管道高后果区“三位一体”安全管理生态的思考
来源:《管道保护》杂志 作者:赖少川 时间:2019-11-22 阅读:
赖少川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
实现管道高后果区安全运行的关键是政府监管到位、企业责任落实、社会组织参与。而在现实中,三者往往各行其是,缺乏有效沟通与合作,没有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链条,这对于保障管道安全运行,消减公共安全风险是非常不利的。
管道高后果区安全管理生态应该是,政府部门、管道企业、行业协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适用于高后果区的安全管理体系,管道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对周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建立和谐共生的良好关系,从而实现生产的高效、健康、低风险运行。
1 政府部门要发挥好主导和监督的作用
政府有关部门是高后果区安全管理生态建设的主导者和监督者,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的管理,减少管道周边人口密度,组织建设管道地理信息系统,做好管道信息统计与发布。
一要规划高后果区安全距离红线。政府部门要修订完善管道保护法律法规、油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等,明确在地方建设和管道建设环节对管道高后果区进行识别并采取避让等措施;制定管道规划与城镇规划衔接设防标准、管道安全距离标准,明确人口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场所等与管道的安全间距;提高相关标准的体系化和协同水平[1,2]。
研究设立管廊带、保护带和咨询区,保护带内禁止修建人口密集场所,咨询区内从事项目开发时建设方应与管道企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经过政府批准后方可建设。
二要平衡管道与建设规划的关系。政府部门要将管道纳入地方整体规划中,强化管道建设与城乡规划的有效衔接,确定管道及周边土地的权属问题。严格控制在国家干线管道周边规划修建居民小区、商场、车站、学校等人员密集型场所和大型公共建筑,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三要建立管道综合信息系统。系统应当包括国家或区域内所有埋地管道的详细信息,施工方可以在施工前拨打查询电话或登录系统查询,获取计划施工区域内的埋地管道信息。建立管道失效数据收集与分享机制,持续丰富、夯实管道定量风险评价基础数据库,明确管输介质泄漏控制与燃爆事故后果控制所需安全间距及评估方法。对于突发管道事故事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切断、报警、定位、评估、救援、生产恢复等一体化综合监管和处置。
四要落实增量控制和存量消减。新建管道途经 高后果区时已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防护等级,如增加壁厚等,管道及周边安全相应得到保障[3]。同时,要严格控制既有管道高后果区增量,有计划消减高后果区存量。后形成的高后果区风险更大,因此对新增高后果区必须履行审批程序,审查其合法合规性,明确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高后果区管理职责。对风险不可接受的高后果区,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拆迁、改线、降压、停用等,彻底消减风险。
五要设立管道保护执法机构。设立管道保护执法机构,加强管道保护执法队伍建设,厘清政府职能部门的管道安全和保护工作职责。
2 管道企业要发挥好管理主体的作用
管道企业是管道安全生产和保护的主体,是高后果区安全管理生态建设的主要承担者。
一要持续强化高后果区日常管理。建立高后果区区长制,由企业各级负责人担任高后果区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推进和落实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风险管控措施,督导下级履行职责。制定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一区一案”,避免因处置不当导致事态扩大。建立地企应急联动机制,加强联防联动,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在高后果区附近储备应急物资。
二要集中开展高后果区隐患整治。定期开展管道风险评价、完整性评价,对高后果区管段加密外检测频次,对高后果区占比较高的管段适当增加内检测频次。对穿越水域的高后果区管段增加水深及埋深检测,开展腐蚀、变形、地质灾害等隐患集中整治,消减风险。
三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积极主动向当地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和规划部门汇报工作,取得信任和支持。双方建立管道周边土地开发利用协商机制,及时掌握建设规划、施工等动态信息,提前协调避免因地区等级升级形成高后果区。合作制定高后果区应急预案、第三方施工作业审批制度、信息沟通制度,建立群防群治和人员物资快速调配机制,政企共同管控高后果区风险。
四要认真做好高后果区精准宣传。管道企业要紧密结合高后果区状况,针对相关单位和居民开展法治教育和安全保护知识的的宣传。如设置醒目的安全告知栏、信息公示牌,完善高后果区地面标识,帮助社会公众识别管道的位置、走向,避免误伤管道。
3 行业协会要发挥好服务与引导的作用
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也是管道高后果区安全管理生态建设的参与者。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切实发挥好行业协会服务与引导作用。推动新理念、新技术、新标准在行业内的推广应用。
一要研究高后果区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管道周边土地利用现状、管道安全保护技术和公共安全风险[4],厘清管道保护与土地规划利用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矛盾,协助政府和企业完善相关政策,推进管道完整性管理、建立管道地理信息系统、加强应急管理等项工作。
二要参与管道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主动了解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组织各类培训、开展交流和技能比赛,提高管道作业人员认识、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管道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组织领导力。引领管道行业研究方向和技术创新,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依托,研发贴合管道行业的新技术,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基础研究齐头并进又各有分工,避免研究成果与实际需求脱节。
三要引导管道行业管理体系创新。当前国内管道企业大量采用了国际管道领域最新技术和国际通用行业标准,但能否发挥成效取决于行业的管理体系。如针对管道腐蚀,从数据和资料收集、在线(内)检测、数据分析、安全评估、寿命预测等,每一个环节的执行都应建立在上一个环节确保完成、可靠无误的基础之上。这种管理体系或许会显得“效率低”“进度慢”,但能最大程度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与可靠。行业协会应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引导和推动安全、高效的行业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升我国管道安全运行水平。
管道高后果区安全管理生态的构建与完善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各方认真履行责任,加强沟通合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升管道高后果区安全管理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汤林,付勇. 油气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研究与实践[J].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 37(12): 1-5.
[2] 刘玉杰,马雨廷,李明. 完整性管理在长输管道中的应用研究[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8, (4): 37-39.
[3] 王俊强,何仁洋,刘哲,等.中美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发展现状及差异[J]. 油气储运, 2018,37(1): 6-14.
[4] 冯庆善.管道完整性管理实践与思考[J]. 油气储运,2014, 33(3): 229-232.
作者:赖少川,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副总经理。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