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油管道高后果区管理实践的思考
来源:《管道保护》杂志 作者:王银强 李进 宜露 丁秉军 时间:2019-7-16 阅读:
王银强 李进 宜露 丁秉军
中国石油管道公司长庆输油气分公司
管道高后果区风险管控是油气长输管道运营和安全管理的关键。以甘肃景泰—兰州新区100余公里原油管道为例,探讨和分析了高后果区的形成原因、管控措施,并提出改进建议。
1 高后果区形成原因
1.1 管段路由选择不合理
输油管道受山区地形影响,部分管道沿山间谷底敷设,地势较低,加之历年雨水累积冲刷,不可避免出现山洪沟,极易形成管道裸露、悬空和变形。一旦山洪引发管道损伤和介质泄漏,冲沟下游直通黄河,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件。其他诸如管道路由距离公路、铁路较近,管道和光缆非同时敷设造成二者偏离距离较大等问题。
1.2 受相关设计规范影响
该管道于2010年建成投产,早于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新区城市规划根据GB 50253―2014《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关于“输送原油、成品油的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重要公共建筑的距离不应小于5 m。”的规定,留出以管道中心线为基准各5米宽的管廊带。随着新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管道沿线近距离修建了机关、居民区、商业区和交通要道等,逐渐演变为人口密集型、交通设施型高后果区。按照GB 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规定, “识别高后果区时,高后果区边界设定为距离最近一幢建筑物外边缘200 m。”相关规范之间的差异,给一线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惑。
2 高后果区管控措施
2.1 加强管道本体防护
提高管道本体安全是高后果区管理的关键。加强管道本体缺陷、阀室泄漏、腐蚀穿孔等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 2019年优先安排修复新区高后果区管道本体缺陷点10多处。重点完善管道泄漏紧急关断系统和优化阴极保护系统,定期对截断阀室、站场进出阀门等自动化仪表功能进行测试,提升站场人员责任心和业务技能,提高设备完好率,降低误操作率。
2.2 重视地质灾害防治
企业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实现了地质灾害风险点排查和治理常态化。汛期密切关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开展雨后巡线,完善和修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地段,修缮过水面等水工保护设施,在管道两侧增加固定钢桩、截水墙等,防止发生管道悬空、变形乃至泄漏事故。
2.3 做好管道交叉巡护
兰州新区高后果区管段第三方施工活动频繁,施工线长点多且周期长。以往靠巡线工来回徒步巡线很 难有效管控风险。输油站将管道巡线人员编为三个小组,只负责线路巡查不参与施工现场监管。当发现有第三方施工迹象,要求巡线工立即汇报站场负责人,指派专人迅速到达现场处置和监护,提高了及时性和有效性。新区建设以来管道周边施工活动每天少则六七处多则十几处,从未发生一起因施工挖掘损坏管道事故。
2.4 主动争取政府支持
高后果区管理需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企业定期走访政府有关部门,在了解地方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同时,主动汇报工作争取支持。例如兰州新区政府在听取企业汇报后,出资在管段高后果区加密栽设警示牌,并由政府管道保护部门署名落款,提高了警示效果。政企双方联合在人口密集区开展管道保护宣传活动和管道保护知识教育。政府还召集兰州新区城投集团、现代农业投资集团等参加管道保护法宣贯会,提高建设单位保护管道安全的意识和责任,主动与管道企业对接,收到了良好效果。
3 高后果区管控建议
3.1 做好政企规划对接
针对目前管道保护法律和相关设计规范不统一带来的问题,管道企业不应被动防守,要主动与地方政府的规划、发改部门联系沟通,共同分析管道高后果区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处理好管道保护与周边土地开发的关系,使地方政府规划更加符合管道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要求,尽量减少管道周边人口密度,努力实现高后果区数量最小化。
3.2 拓展高新技术应用
积极推广无人机在管道保护领域的应用,实现对高后果区管段高频次巡查,提高管道巡护自动化程度,建立移动智能监控平台,防范第三方施工损坏管道,加强和补充技防手段,有效克服传统人工巡线效率低、信息滞后、特殊地段受限、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大等缺陷。
3.3 完善“一区一案”工作
基层单位要深入推行完整性管理,定期开展管道高后果区风险识别和评价,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案,开展高后果区公众宣传活动,普及安全知识,通过实践检验,对方案不断更新完善。
作者:王银强 , 1989年生,助理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要从事长输原油管道安全管理工作。
2019年第4期(总第47期)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