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高后果区增量控制案例
来源:《管道保护》2021年第3期 作者:余海坤 时间:2021-7-19 阅读:
背景
乌海—玛沁公路红卫服务区建设项目内设服务中心大楼、加油站、停车场等,预估白天停留人数800余人,晚上200余人。项目位于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管道50 m范围内(图 1),其中西一线管径1016 mm、压力10 MPa,西二线管径1219 mm、压力12 MPa,潜在影响半径分别为318 m和418 m。服务区如建成形成人口密集型Ⅱ级高后果区,管道一旦发生失效事故,将给公共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图 1 红卫服务区建设规划与管道位置关系
协调
2019年3月分公司收集到红卫服务区建设信息后,立刻与设计单位和业主单位沟通,设计单位允诺变更设计。4月,施工单位进场平整土地,作业现场距离西二线最近点仅21 m、距离西一线40 m。分公司立即阻止施工并发函告知设计单位和业主单位,要求业主单位根据GB 32167―2015《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开展高后果区风险评价。同时向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汇报。
经业主单位委托青岛康安保化工安全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安全论证, 2020年5月17日出具了红卫服务区/西气东输管道高后果区定量风险评价报告,结论是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不可接受,该建设项目被暂时叫停。
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分公司主动与设计单位联系,共同勘察管道附近地段,重新选址建设服务区。变更新址后的服务区围墙距离西一线最近点357 m,距西二线420 m,距西三线(潜在影响半径418 m)421 m,均在管道潜在影响半径之外(图 2)。
图 2 变更后服务区与管道位置关系
启示
现实中,管道保护和地方经济建设关系比较尴尬,往往管道风险“受控了”,地方经济发展又“受困了”。分公司牢牢树立管道保护工作离不开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处理好企地关系是管道安全运行重要保障的理念,既合法、合规、合理避免了新增高后果区,又主动帮助地方协调解决服务区选址问题,将“管”“地”之争转变为“管”“地”双赢。
(撰稿人: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银川输气分公司余海坤)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