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管道保护》2022年第4期 作者:邹军装 时间:2022-8-10 阅读:
邹军装
西部管道乌鲁木齐输油气分公司
管道在运输石油天然气过程中,安全风险无处不在。通过完整性管理的实施,使管道始终处于风险受控状态,以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在今天法律对安全责任问责越来越严厉的形势下,高级管理者、完整性管理者、现场作业者对安全标准的衡量自然而然会出现远离边界的现象,以寻求更高的安全系数。如果经过层层叠加之后,基于风险管控的完整性管理工作在基层就会有名无实。如何脱虚向实,高级管理者、经营决策者要发挥引领作用;企业体制、机制要发挥导向作用;大数据信息系统要发挥支撑作用;完整性管理者要有职业素养和担当精神。通过管理的全面提升,规程的不断优化改进,执行的不断强化,来促进管理更高质量,决策更为科学,执行更加有力,实现生产运行目标。
西部管道新疆输油气分公司管辖西气东输一、二、三线以及轮吐线、双兰线、库鄯线等11条油气管道, 19座站场,管道里程3530公里,原油储备库28座/240万立方米库容储罐。管辖区域自然气候恶劣,社会依托差,管理幅度和难度都较大。改变传统的预防性、计划性维修,推进基于可靠性为中心的完整性管理,发挥管理和技术在生产运行管控中的决策作用,对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运维成本,降低基层低效、无效工作量,保障设备高效运行意义重大。
分公司2011年试点开展完整性管理工作,通过收集设备设施数据,搭建管理框架和设备设施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所有站场资产,包括了所有设备基础信息,统计了10多年来所有设备运行数据、维检修、检验检测、测试等数据和报告资料,形成了完善的设备履历,为推动基于风险的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管网打造智慧互联大管网做好了前期铺垫。
1 设备完整性管理
分公司持续开展站内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监察规程组织站内管道检测、储罐检测,开展动设备状态监测和各类报告分析,推进检测成果在风险评价过程中的应用,开展基于风险的维检修工作。通过编制分公司RBM评价报告,对设备设施及仪表系统开展运行维护、检验、监测、评价、检修再检验评价的PDCA循环管理,形成了对所辖区域管理设备的再认识和较为科学的完整性管理过程和管理数据积累。建立了262公里站内管道基础数据和部分三维空视图。对管理的28座大型原油储罐,积极研究原油物性、腐蚀性,加强储罐运行、清罐、检测、检修规律总结,解决了储罐中央排水管及一、二次密封使用问题。通过储罐阴保系统完善、壁厚检测、在线检测和储罐清罐检测数据分析对比,找出影响储罐安全平稳运行的风险点,比如防腐层质量、沉积物厚度、旋喷搅拌液位高度等管控点开展QC攻关。以风险评价来决定储罐检修周期,从技术规范规定的5年适度增加到7年甚至10年以上,优化了储罐检修周期,提高了储罐在线率、利用率。通过减少储罐清罐、检测和检修作业,消减了风险,减少了危废产生量,实现了安全、清洁生产。
通过大量运行数据统计分析,状态检测分析,对机泵检修规程进行修订,将大修时间从原8000小时调整为24000小时。乌鲁木齐首站有两路外电,进站后只有一个开关,开关失效则整个站场失电。设计上的不足直接影响电力供应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公司开展压缩机组无故障运行8000小时攻坚战,通过头脑风暴,查找涉及到影响机组停机的联锁保护,通过冗余配置,有效提升了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2 线路管道完整性管理
西部管道在引进国内外承包商队伍开展管道检测过程中,加强与国内院校的联合科研攻关,研制出OD 1219 mm输气管道全方位三轴超高清漏磁内检测装置,包括OD 1219 mm的一系列的弱磁应力内检测装置,实现成果转化。应用该装置,在2015年5月发现西二线连木沁出站OD 1219 mm管道螺旋焊缝裂纹(图 1)并进行了换管。
图 1 西二线连木沁出站OD1219 mm管道螺旋焊缝裂纹
2018年4月,发现西三线了墩—烟墩段管体折叠缺陷(图 2),该缺陷从内向外延伸至外表面,为重大隐患,目前已换管。
图 2 西三线了墩—烟墩段管体折叠缺陷
有计划开展并完成管道内检测1853公里,对西二线、西三线、轮吐线开展环焊缝资料排查,排查焊缝113 690道,底片复核焊缝87 829道。完成1912道问题焊缝的开挖工作,处置不合格焊口727道,其中换管处置16道,钢质环氧套筒修复24道,玻璃纤维修复687道。管道数据恢复完成976公里。在隐患治理过程中,通过情景构建等开展演练和队伍锻炼,具备分公司自主完成应急作业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完整性管理队伍。
承担公司管道断裂控制试验场科技平台建设,进行了OD 1422 mm、 X80螺旋焊管和OD 1219 mm、 X90钢管全尺寸爆破试验。建成OD 1422 mm、 PN 15 MPa全焊接球阀工业性试验场,完成多批次不同规格阀门的试验工作。有针对性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做好完整性基础上的科学应急准备。
3 努力方向
一是加强基础信息数据的恢复和采集。基础信息数据完善和应用必须充分依靠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历史较短,制约了人们对基础信息的重视和应用,特别是老旧管道的数据恢复,任务非常繁重。前些年新建管道由于建管分离,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规划,投资费用的压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础信息的采集,对后期完整性管理的高效开展形成了阻碍。这一问题已引起高层重视,中俄东线加强了基础信息和工程建设信息的监控和收集,为今后管道建设工程树立了样板。
二是加强基础信息数据的分析应用。一些新建管道实时数据在线采集,状态全程监控,保证了设备设施的完好运行。但由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能力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对数据的应用更多停留在监控层面,长周期数据对比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应用较少,包括大型电驱和燃驱机组本特利系统监控参数的应用,也包括我们开展的状态检测报告的应用。西部管道公司已经设立了设备诊断技术服务部来推进这项工作,取得了实际效果,期望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形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集体意识和能力,来推进这项工作。
三是改进和提升完整性管理文件。目前所建立的基于QHSE基础的“ 1+7”基础管理体系,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本身没有问题。随着技术进步,人员技能提升,作业质量提高,设备设施运行的稳定性和寿命也逐步提升,控制系统的完善让我们对发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接受程度有所提高。这就要求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更加科学合理,使现场作业计划做到基于风险评价、风险消减和风险控制,贴近安全边际。要做到这一点,尤其需要我们的干部员工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安全素养,树立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作者简介:邹军装, 1974年生,1997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学士,从事油气储运运行和安全管理工作。联系方式:15999103689, zgxjzjz@163.com。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