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管道应用无人机巡护案例
来源:《管道保护》2023年第2期 作者:刘付刚 马骋 时间:2023-4-28 阅读:
刘付刚 马骋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背景
长庆油田有数十万公里油气管道,遍及陕甘宁蒙4省(区)。管道所经区域多为梁峁沟壑、雨水冲沟等山地黄土区。管道巡护以人工为主,巡检效率低、风险高、智能化程度低。采用空中无人机巡护与地面人工巡护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管道保护水平。选取全长100 km的姬白管道为试点,该管道沿线无空域管控,地面风电、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便于从技术和管理角度探索无人机管道巡护的可行性。
做法
(1)搭建无人机巡检控制平台。主要用于监控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数据、位置数据以及无人机上各传感器的运行情况,对无人机进行航线规划及远程控制。软件分为设备管理、任务管理、人员管理及数据管理四个模块(图 1)。
图 1 无人机管道巡护技术架构
设备管理:包括无人机、停机坪、管理主机等,在智能化平台导入无人机设备信息,实现设备之间信号互通,远程控制。
任务管理:在客户端发布巡线任务,无人机接收到4G信号指示后沿着设定的航线起飞、巡检,到达50 km图传距离后进入无人机停机坪充电,信号转接。
人员管理:设置三级管理权限,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主管领导,在不同的权限范围内开展派单、检查、监控及数据管理任务。
数据管理:无人机图传数据实时传输并备份,可以做到实时监控、视频回放、事件追溯等,采用16 T硬盘,可有效存储1个月飞行数据。
(2)常态开展无人机管道巡护作业。根据常规巡护特点,每日开展3次全线巡检作业,其中日间2次,夜间1次,单次巡检时间2 h;在应急监测时段加大巡护频次,及时发现隐患;开展地形地貌分析,每3个月组织一次正射图拍摄,进行图像对比分析,监测管道沿线是否存在滑坡、塌方趋势。
(3)智能分析地面监测信息。重点关注管道裸露、违法占压和施工、农耕、地表变化(塌方)、水毁、管线中心线两侧50 m内人员、机械活动等信息。每3个月拍摄一次正射图,分析管线上方地带是否因自然灾害而导致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对管线造成影响或损坏。统计管线及伴行道路水毁、沙堵工作量,开展汛期和紧急事故的应急侦察,第一时间探查出受损管线地理位置、提供桩号和GPS坐标,查看周边区域内人员数量、车辆数量、环境影响情况、地质灾害状况等,提供影像资料和数据分析结果。
(4)无人机巡护技术方案。通过试点总结出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LiDAR)是可行性方案。 前者利用数码相机等摄像设备,从不同角度获取三维物体图像,将数字影像的平面坐标在空间坐标系中进行透视变换,结合空三加密算法,算出目标物体的三维点云坐标数据,进一步生成三维网格模型,可精确地观察到滑坡表面纹理、裂缝的变化特征,在滑坡演化规律识别中优势明显。后者是通过发射激光脉冲,获取探测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并处理得到地表目标的空间信息,可以进行植被穿透、红外成像,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启示
无人机巡护在姬塬地区沟壑纵横的地貌下,能便捷的开展巡查和及时发现风险隐患。试点表明使用无人机开展管道巡护的效率是人工巡护的4倍以上,资源利用可节约75%以上。
目前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无人机飞行续航能力达不到预期时长。二是飞行范围受相关规定和环境影响较大,如航空管制区、大落差区以及风电、电力通信铁塔相关区域。三是管道拐点多,导致无人机飞行距离增大。四是图传技术限制,超过50 km后图传画面存在延迟、卡顿等问题。
作者简介:刘付刚,1986年生,本科,长庆油田第二输油处技术管理部工程师,主要从事科研、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联系方式:18893888608,lfg1_cq@petrochina.com.cn。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