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8719811719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管道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企警民关系研究

推进油气管道建设和保护工作 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

来源:《管道保护》2024年第3期 作者:安徽省能源局 时间:2024-5-29 阅读:

安徽省能源局油气处

 

安徽省目前建成投运油气管道5772公里,其中仪长和鲁宁原油管道897公里,鲁皖和安亳成品油管道893公里;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和苏皖管线1180公里;省内干支线管道43条、2802公里。天然气市、县通达率分别达到100%和74%。2023年全省用气量9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4%。在建天然气管道3919公里,在建原油管道355公里。预计到2027年我省将形成6条入皖气源干线,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海气登陆、俄气南下4大气源汇集联通,成为全国重要的供气枢纽。

近年来,安徽省油气管道运营里程、覆盖面和保障能力均位居中东部地区前列,管道保护水平不断提升,安全形势持续向好,连续多年未发生管道安全事故,为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提升项目建设质效。按照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油气规划要求,我们将管网建设作为推动油气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将国家油气战略通道落实到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提前对接“三区三线”规划,预留管道路由、穿越廊道和土地,破除项目建设制约因素。将提升干线服务保障能力作为引导地方支持管网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管道规划与地方产业布局衔接,统筹考虑沿线地方和重大项目用气需要,充分预留管道接口,扩大主干管道辐射面,提高地方支持保障管道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推动省内支线建设,围绕国家干线布局,谋划好地方配套终端支线,目前在建支线1925公里,各项目均按计划或提前推进。

二是强化多方联动,提升主动服务水平。省能源局将油气管网项目纳入“有效投资E服通”“皖事通”“皖企通”等服务平台,梳理编制项目建设“办事指南”,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牵头建立管道项目“建设单位+省级部门+地方政府”联动机制和“线上+线下”调度机制,省能源局、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委政法委等部门加强多方联动、通力配合,年初编制项目核准、用地报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社会风险稳定评估等“需求清单”,及时推送至各相关部门和市县,提前介入、并联受理、同步审查。建立土地、选址、征迁、林地、穿跨越等要素保障会商协调机制和例会制度,联合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缩短审批时间。

三是强化跟踪调度,提升挂图作战效能。实施“能源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年”专项行动,将国家重点管道工程和省内重要支线纳入省重点项目高位推动,制定项目建设“一张图”,细化目标任务,压实责任分工,开展旬调度、月通报、季比拼,盯紧项目进度,严格“挂图作战”。组建中东部地区首个省级油气领域专家库,靠前为管道项目提供“行业专家+政府管家”式服务。2023年,针对川二线、苏皖管道等跨省干线项目堵点卡点,省能源局定期召开专题协调会,会同国家管网组织工作组赴10余个市县现场协调解决难题,通过实地帮扶推项目前期、现场督导看项目进展、定期调度比项目投资、现场协调解项目难题等方式,第一时间畅通项目建设的“中梗阻”,为项目建设“加速度”“开绿灯”。目前,川二线、苏豫皖、文23—安庆、连仪等国家干线项目安徽段工作进度位居前列。

在全力推进油气管道建设的同时,省能源局切实履行管道保护主管部门职责,把保障管道安全运行作为重点工作,始终常抓不懈,全力保障管道安全运行,推动全省管道保护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强化体系建设,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出台了《油气管道安全风险查找指导手册》《油气管道防止第三方施工损坏管理办法》《油气管道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油气管道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等6项规范性文件,发布《在役天然气管道保护规范》地方标准,不断完善我省管道保护制度体系,完成“管道周边建设规范”“新建项目对管道杂散电流干扰影响”“油气管道迁建规范”等课题研究。推动企业加强管道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指导企业制定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实施计划,加强管道基础数据和档案管理,督促管道企业全面排查和识别管道风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建立管道安全风险点评价、预防和管控档案。安徽省天然气公司被评为国家管道完整性管理标杆企业。


二是强化风险管控,提升重点风险防范能力。加强管道安全源头管控,推动管道保护在规划、建设阶段提前介入,严控新增高后果区,确保新建管道零占压。管道运营期间,抓好占压、第三方施工、高后果区等重点环节、风险管控。开展管道占压隐患专项排查治理行动,推动存量占压隐患全部完成清理,对新增占压隐患保持零容忍。将第三方施工管理情况纳入管道保护执法检查必查事项,督促企业加强信息收集,做好巡线、建立第三方施工线索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员作用;加强审批管理,涉管施工方案必须由所在县(区)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实施;加强施工监护,在第三方施工过程中,要求管道企业必须执行同步监护机制。严格控制高后果区增量,对于可能新增高后果区的新建项目,必须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再采取必要的管道保护措施、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方可开工建设。加强高后果区的日常监管,加密巡线,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将高后果区油气管道安全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

三是强化能力培养,提升管道保护执法能力。加强油气管道保护执法人员素质培养,每年组织全省范围的油气管道保护培训,通过专家授课、经验交流、实地观摩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管道保护监管人员的执法水平。拓展执法方式,探索“互联网+执法”模式,推动现场执法检查和线上巡查执法有机结合;推广异地交叉执法,加强各地管道保护管理经验交流;建立专家参与机制,组建油气管道保护专家库,充分利用外部专业力量提高执法检查质效;完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辅助开展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基层油气管道保护监管能力。强化宣传教育,利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月等各类平台和媒体广泛宣传管道保护,提升群防群控效果。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在全国较早建立省级油气管道应急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管道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趋势分析,推动管道保护监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管道保护融合发展,加强在役油气管道巡线智能化水平,全省油气管道保护工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推动管道巡线智能化和GPS全覆盖,巡线轨迹全程可追溯,保障了巡线质量。在传统人工巡线基础上,逐步推广使用无人机巡线等方式作为补充,扫清巡线盲区。推动新技术新装备在管道保护领域的应用,推动管道企业提高智能阴极保护桩占比,加强光纤预警、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五是强化底线思维,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省本级和全部省辖市管道保护主管部门、省内所有管道企业全部完成管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覆盖省市、政企的管道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初具规模。省内各管道企业自建管道救援队伍11支,创新模式,推动管道企业与有资质的第三方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周边省份可调用的救援队伍5支,基本满足我省管道事故应急救援需求。应急演练扎实开展。每三年组织一次省级应急演练,每年组织政企联动的事故实战演练,期间根据需求适时举办桌面推演。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政府和企业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增强相关处置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规范油气管道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提高油气管道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77号3026室 邮编:730030 邮箱:guandaobaohu@163.com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管道保护网 陇ICP备180021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 95_95px;

    QQ群二维码

  • 95_95px;

    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87198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