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啃咬损坏输气管道防腐层及光缆案例研究
来源:《管道安全保护》2025年第3期 作者:赵文祥 宁苇海 时间:2025-10-26 阅读:
赵文祥 宁苇海
江西省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
摘要:管道外防腐层是防止管道外壁腐蚀的关键屏障,管道伴行光缆则是管道企业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重要载体,其两者的完好性对管道长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但管道在途经一些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的地区时,易被竹鼠等啮齿类动物啃咬损坏外防腐层及伴行光缆。本文通过分析南方地区竹鼠活动特点及其对管线系统的危害,梳理了当前防护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一套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管道防腐层损坏;光缆损坏;竹鼠防治对策
江西省天然气管网莲花支线输气管道的管径为168.3 mm,平均埋深约1.2 m,设计压力4.0 MPa,运行压力3.0 MPa,采用加强级3PE防腐层,厚度不小于2.7 mm,并辅以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共同保障管体防腐安全。莲花支线顺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有永新分输站、高市阀室、龙田阀室、莲花合建站,其中莲花合建站末端有一段管道处于山地(图 1),其两侧竹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是竹鼠等啮齿类动物的理想栖息环境,曾发生了竹鼠啃咬损坏管道防腐层及伴行光缆的事件。

图 1 莲花支线管道穿越山地的地貌情况
1 光缆受损案例
2025年5月9日15点26分,调控中心和永新分输站上位机出现莲花合建站通信中断的报警。经排查,判断通信故障点处于莲花合建站至龙田阀室之间。永新分输站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对莲花合建站至龙田阀室段展开地毯式搜索,地面未发现施工作业或地质灾害的迹象。尝试在龙田阀室通过跳纤措施恢复通信,未能成功,初步断定光缆已完全断开。公司立即组织人员采用OTDR(光时域反射仪)结合光缆路由智能定位仪,很快精准锁定故障点位置,开挖后证实硅芯管和光缆已被竹鼠啃咬残缺不全(图 2),随即对该段硅管进行更换并修复相应光缆,同时用角钢包裹加以保护。

图 2 光缆断裂情况
2 管道防腐层受损案例
2025年7月,公司在莲花支线外防腐层检测中发现一处70 dB的防腐层缺陷点信号,同步对该段CIPS测量的阴保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此处阴极保护电位显著偏正(图 3)。经开挖长约13m管道,显见其中8 m左右的管道防腐层受损,面积达1.9 m2(图 4)。开挖过程中发现与管道平行分布有竹鼠洞穴,并且在土壤中散落大量环氧粉末底漆碎末,且防腐层破损边缘呈现明显的竹鼠啃咬齿痕。经采用“粘弹体+冷缠带”的方式对该段防腐层进行修复,对暴露出来的硅管用角钢进行包裹,并在回填的土壤里和经过竹林的管段周边洒上驱鼠药剂。一段时间后再次对该段管道进行外防腐层检测,未发现新的防腐层缺陷点信号。

图 3 CIPS测试数据

图 4 现场开挖验证
3 损坏特征及机制分析
经检查,受损管道防腐层的边缘呈现锯齿状(V形深凿状),损坏的聚乙烯层厚度大约2.7 mm,损坏面积呈条带状密集啃噬,大面积露出管道的环氧粉末层,其样貌与其他鼠类存在明显区别,符合竹鼠的啃痕特征。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管道处于竹林间,也是竹鼠适宜的生活环境,开挖时受损管道上方有较多竹子根系生长,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其次,竹鼠对硬质塑料材质存在偏好,该段管道热收缩套完好无损,但在热收缩套周边都存在3PE防腐层中聚乙烯层的损坏,原因是热收缩套内有热熔胶,有相应的弹性,竹鼠不喜好啃咬具有弹性橡胶类的材质。
建设质量问题。竹鼠洞穴与管道走向平行,主要原因为管道施工时管沟内的回填土较为松散,无石头等硬物,从而导致竹鼠容易在此处开挖洞穴。其次,3PE防腐层的材料强度低于竹鼠的咬合力,结合GB/T 23257―2017《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分析,该管道防腐层抗剪切性能根据其剥离强度推断大约为1 MPa,小于竹鼠的咬合力(1.2 MPa~2.7 MPa),故3PE防腐层无法抵抗竹鼠的啃咬,且竹鼠咬切深度可达2 mm~3 mm。
4 防治技术研究
(1)物理防护技术。针对光缆,采用铠装光缆或对硅芯管进行角钢包裹防护,也可使用加强型硅芯管。针对防腐层,采用“粘弹体+冷缠带”或“粘弹体+光固化玻璃钢带”等抗啃咬性能更强的修复或防护材料。同时还可采用管沟阻隔的方式,在管沟周边砌筑砖石结构,阻隔植物根系向管道上方生长,并防止竹鼠在管沟区域打洞。
(2)化学生物驱避技术。使用辣椒素类、硫磺类等刺激性药剂对竹鼠进行驱避。
(3)监测与预警技术。部署智能光纤振动传感系统,实时监测异常啃咬振动信号;在热点区域设置红外相机监测竹鼠活动规律;加强人工定期巡检,对重点风险段加密巡查,定期检测管道防腐层情况,日常监测分析阴极保护系统参数。
(4)管理及其他措施。加强管道保护工作人员对竹鼠活动迹象和啃咬损伤识别特征的培训,特别是加大对经过竹林、灌木丛等竹鼠活跃区域的管道巡护和排查工作力度,将发现管道周边有竹鼠活动轨迹的管段纳入重点管控台账。加强源头防护,在管道设计施工阶段,对穿越竹林、灌木丛等高竹鼠活动风险区的关键管段,预先增设物理或化学防护措施。加强管道沿线及周边的环境管理,及时清理管道走廊带过密的竹林或灌木丛等作物,减少竹鼠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建立与林业、农业部门的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5 结语
实践表明,竹鼠偏好栖息于管道沿线松散土质和植被茂密区域,管道保护人员在日常巡护中发现有竹鼠活动的迹象,要及时采用药物驱逐等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竹鼠的咬合力强于常见防腐和光缆材料的强度,易对管道防腐层和伴行光缆造成严重损伤,需采用一套涵盖物理防护、化学生物驱避、智能监测与综合管理的多层次防治对策。针对光缆盘纤故障,单靠OTDR无法精准定位,需采用智能光纤定位仪,利用后向瑞利散射原理,根据光缆中信号在不同位置光往返时间的不同,由时间差来快速查找和判断故障点,缩短抢修时间,保障管道长期安全运行。

作者简介:赵文祥,1985年生,本科学历,石油化工、安全高级工程师,现任管道分公司副总经理,主要从事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运营管理工作。联系方式:18070295518,gdbhb2022@163.com。
上篇:
下篇: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