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8719811719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管道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管道巡护管理研究

输油管道治安巡护模式实践

来源:《管道安全保护》2025年第2期 作者:郭龙 彭珂岩 时间:2025-7-31 阅读:

郭龙 彭珂岩
长庆油田公司第三输油处

 

长庆油田公司第三输油处所辖5条共469公里输油管道,是公司输油能力和储存能力最大的管输大动脉和原油北上输送的主通道。为切实保障管道运输安全,输油处以“立体防控、责任归位、事前预警、多方共治”为核心,形成了以“智能化技术应用、全流程责任管理、多层级巡护机制和警企地多方共治”为框架的管道巡护模式。经过23年不断积累创新,突破了原本“人力巡查+被动处置”的传统巡护模式,实现了单点防御向立体防控、事后处置向事前预警、企业独治向多方共治的根本转变。

1  推广智能化技术应用

实时监控,发挥外部“感应器”作用。引进基于光纤传感激光干涉技术的“管道安全预警光纤振动系统”,利用与管道同沟敷设的通信光缆作为分布式传感器,实时监测管道沿线的土壤振动情况, 通过对振动信号的智能分析,判断威胁管道安全的事件,并实现对目标精确定位和准确报警。如2024年8月光纤预警系统识别距管道50米处有铲车施工并预警,巡护队员15分钟内赶到现场告知管道走向并拉设警戒线,比计划巡护时间提前45分钟,成功避免了一起大型机械可能损坏管道的事件。

后台监测,发挥数字“采集器”作用。应用监督控制和数据采集相结合的SCADA系统,对输油管道及装置、流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通过光缆通信技术将信息数据远传至站控室及调度中心,在遇到管道受损、打孔盗油等异常情况时触发泄压报警,并根据流量曲线图精准定位泄漏区域,是配合巡护中队迅速处置、应对管道损坏和涉油犯罪的重要数据支撑。

高空巡查,发挥远程“千里眼”作用。试点应用无人机巡检系统,通过AI智能识别第三方施工、违法占压、损坏管道及附属设施等情况并报警,加载实时喊话、探照灯追随、灯光爆闪警示等临时制止功能,弥补了雨雪天气或巡线道路无法通行时的人员巡护空档。今年以来出动无人机80余架次,发现水毁16处,占压1处,实现了“人员巡护+无人机巡航”双重保障,使管道巡护外包劳务支出同比下降20.8%。

2  实施全流程责任管理

健全体系,发挥追责“连环扣”作用。建立一级管道长、二级管道长、管道运维队和业务承包商逐级监督机制,以及递增式考核的追责体系(表 1),通过逐级“加码”、压力传导,激励各层级主动发现和处理问题,有效提升各自安全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1 递增式考核机制

针对大型机械施工对管道安全威胁巨大的现状,输油处对管道中心线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各类大型机械逐一摸排,建立“本地机械在本地施工、本地机械在外地施工、外地机械进入本地施工”三类台账。对管道沿线1公里内的大型机械施工建立“一施工一档案”,实行“了解动向、询问归属、跟踪落实、信息上报、监督作业”管理机制。对管道左右各5米内施工执行“施工信息摸排、施工单位确认、施工下发告知、施工安全教育、施工全程监督、施工警戒到位、施工措施保护、施工完毕验收”的系统化管理制度。通过电话联系、微信沟通、现场查验等方式,精准掌握每台大型机械每日动态信息,确保大型机械可跟踪、能防控。

问责到位,发挥考核“裁判员”作用。制定“管道巡护业务评分实施细则”,明确管道巡护、施工监护、隐患排查、防洪防汛、管道附属设施检查、队伍管理、员工培训、指令执行等20余项内容的详细考核标准,每日向业务承包商下发《监督问题确认单》,对考核扣分情况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每月扣分比例与合同费用挂钩,督促承包商严格履行职责,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3  运用多层级巡护机制

管段承包,发挥管护“排头兵”作用。将全线管道划分为10~15公里的区段,由每名巡护队员分别承包,并与中队负责人签订“管道巡护分段承包责任书”,要求必须完全掌握承包管段管道走向、要害部位、敏感地带、阀室、穿跨越、高后果区、高风险区分布状况及周边治安情况,定期对责任管段进行全面排查,及时详细汇报排查情况。作业区主管副经理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制定巡护计划,使巡护力量调配更加合理,最大限度发挥巡护队员的监督和巡查优势。

全时覆盖,发挥巡护“侦察兵”作用。根据管道周边地形地貌、人员动态等情况,逐一定点分析管道泄漏后果、人车通过频次、第三方施工频次等因素,将步巡、车巡和夜间蹲点三种巡护方式有机结合,每日分四个时段分批次出巡,构建起一套24小时全覆盖巡护模式。步巡时段为每日清晨至中午,每名巡护队员徒步巡查所承包的管段,及时掌握管道周边风险动态,重点巡查管道上方有无动土迹象、周边有无涵洞、是否存在水毁等情况;车巡时段为中午至下午,必要时结合步巡,重点查看管道沿线有无第三方施工、取土、挖槽、修渠、平田整地、违法占压等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并及时制止;蹲点时段为下午至夜间和夜间至凌晨,巡查管道沿线是否存在可疑人员及车辆,在高后果区、人口密集区、重要路口等蹲点,防止不法分子趁夜幕掩护实施打孔盗油或破坏管道等犯罪行为。

拉网筛查,发挥治安“扫雷兵”作用。每半月在管道中心线两侧1公里范围内开展一次“拉网式”治安隐患排查,结合各区域治安状况,划分A、B、C三类风险等级,并建档立册。对入户排查受阻、外来人员租住原因不明、废弃井场有车辆出入痕迹、废品收购站收购废弃涉油物资等情况,列为A类重点风险区域每日至少巡查一次,必要时部署人员在夜间蹲点防控;对距离输油管道较近,周边治安形势较为复杂的区域,列为B类一般风险区域每周至少排查一次,不定期在夜间进行蹲点防控;对排查情况明朗,人员较为固定且周边治安形势较好的区域,列为C类常规区域每半月排查一次。通过拉网筛查、分类管理的方法,使人员部署更加合理,风险管控更加完善,有效杜绝涉油案件。

4  建立联控联防机制

警企联控,发挥治安“先锋队”作用。采取常态化走访和交流的方式,建立警企联控机制,在联合开展巡检和管道保护宣传的同时,积极配合属地公安机关在管道沿线广泛开展治安整治行动。自2025年油区综合整治“砺剑行动”实施以来,与属地公安机关联合开展宣传活动4次,发放各类宣传品1万余份,受宣群众1万余人;同时各作业区利用地方报刊、单位自媒体等方式不断扩大管道保护宣传攻势,为管道巡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企地共赢,发挥企业“主人翁”作用。近年来地方政府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对油气管道安全工作愈加重视,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部门和单位对管道、阀室、穿跨越等附属设施进行检查,不断加强管道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定期走访属地政府部门,了解属地重点人员情况和辖区外来人员租住情况,积极做好管道沿线治安摸排,逐步形成了“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企地协作良好局面。

企民合力,发挥群众“情报员”作用。埋地暗管打孔盗油是近年来涉油犯罪的主要手段,通常借助居民院落、废弃井场、废弃厂房等作为掩护,对这些区域进行排查时,原住居民较为排斥。对此,在管道沿线居住人口多、排查难度大的村庄,建立“隐蔽信息报送机制”,把责任心强的村民发展为“信息员”,由巡护中队负责单线联系,对村庄周边重点人员、租户实行隐蔽监视,定期报送信息,准确掌握人员密集区治安状况,一旦发现打孔盗油行为立即报告,联合公安人员迅速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作者简介:郭龙,1983年生,本科,工程师,现任长庆油田公司第三输油处生产运行部(保卫部、人民武装部、土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负责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保防恐、人民武装等工作。联系方式:13723310333。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77号3026室 邮编:730030 邮箱:guandaobaohu@163.com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管道保护网 陇ICP备180021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 95_95px;

    QQ群二维码

  • 95_95px;

    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87198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