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8719811719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管道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燃气管道保护研究

城镇燃气管道第三方施工管理短板与对策

来源:《管道安全保护》2025年第2期 作者:达朝博 时间:2025-7-31 阅读:

达朝博
甘肃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燃气管道作为城市能源供应的“生命线”,其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燃气管道第三方施工损坏事件频发,风险日益突出。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共发生管网端事故115起,其中第三方施工损坏99起,占比86.08%。燃气管道损坏事件造成燃气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事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加强燃气设施及管线保护,有效预防第三方施工损坏,是燃气企业坚守的红线和常态化管理工作的重点。现从成效、问题、原因、改进措施等方面深入分析讨论。

1  综合施策成效显著​

(1)管道保护体系持续完善。随着《甘肃省燃气管理条例》的深入实施,企业与政府建立了第三方施工管理联动机制,制定施工审批制度,形成“施工前报备—现场交底—全程监护—完工验收”全流程管理。2024年,兰州市市政道路(除应急抢修情况)第三方施工报备率提升至98%,从“单一监管”向“社会全参与”转变,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负责、公众监督的共治格局。

(2)企业全员责任逐步压实。不断优化“前期介入、现场指认、签字联络、设置标识、加强巡检、应急演练”二十四字工作法。利用生产系统对第三方施工现场拍照打卡,升级GPS定位巡查,加密管道标识等技术措施,有效避免了城镇燃气管道损坏事故的发生。

(3)技术防控能力稳步提升。依托智慧燃气建设,将全公司9096公里燃气管道、5841座阀井、243公里户外架空管、3713公里户内立管和55635个密闭空间等信息录入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管道走向、埋深、阀门位置等信息的“一张图”可视化,管网数字化率100%。

2  管理存在明显短板

(1)风险预判能力不足。第三方施工信息分散于住建、交通等多个部门,各部门数据尚未实现共享,燃气企业难以及时获取全域施工动态。部分小型施工如市政维修、农村小区、门前硬化、园林绿化、抢险抢修及未移交道路内施工等,施工前很少办理许可手续,仅通过“口头告知”或“事后补报”,导致燃气企业难以提前介入。公众参与渠道有限,社区网格员、热心群众发现隐患后缺乏快速上报和反馈机制。

(2)数据滞后问题突出。图纸档案陈旧,部分管线图纸信息陈旧失真。依赖手绘图纸等早期纸质基础资料,因年代久远出现信息模糊、载体破损等问题,导致辨识困难、信息可信度低。管线数据未能及时反映管线迁改动态,图纸与实际布局存在系统性偏差,严重影响作业决策。

(3)定位手段难以满足需要。现有钢制管道定位设备在管线密集区域易产生信号干扰,难以有效工作,定位精准度大幅下降。对于普遍使用的PE(聚乙烯)管道缺乏有效识别定位手段。

(4)管道防护管理存在短板。近年来新建中低压城镇燃气管道多为PE管,抗机械破坏能力弱,管理重心倾向于明挖施工现场,往往忽视施工方为赶进度违规使用大型机械,甚至擅自变更施工方案,导致管道破坏风险增加;为减少对城市交通等各方面的影响,顶管、定向钻施工方式逐步增多,现场管控难度剧增;施工报备制度执行存在漏洞,对零散、临时性施工缺乏有效覆盖和全过程监管。重点区域与零散工地监管力量配置失衡,存在"旱涝不均"现象。对庭院管、架空管、户内管等“毛细血管”监管比较薄弱。

(5)施工方安全意识不强。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夜间违规施工和野蛮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多为临时雇佣,缺乏燃气安全培训,施工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及时传递管道信息。部分监理单位履职不到位,对违规操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最终导致事故难以杜绝。

3  提升管理的几点对策

(1)构建“全域感知、多方联动”的信息共享体系,破解“信息滞后”难题。主动与第三方施工单位交流信息,并通过设置警示牌、标识贴、彩旗、划线等可视化标识强化现场警示。强化施工前期刚性约束,组织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单位参与现场交底,确保见管施工。制定燃气管道保护方案及应急预案,不具备安全条件不签订开挖协议。建立隐患奖励机制,在重点区域设置“管道保护公示牌”,公布燃气企业24小时热线及网格员联系方式,拓宽信息收集渠道,鼓励社区居民、环卫人员上报疑似隐患,经核实后给予奖励。

(2)压实“全周期管理”责任,倒逼施工方从“被动配合”转向“主动防护”。强化现场作业全过程监管,推行“双监护”“双对接”制度。施工活动在管道监护人员的监护下实施,监护期间须全程佩戴定位手机,实时上传现场照片、视频,监护人员应全程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指导、监督施工,做到“施工不停,监护不止”。遇到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未按照施工方案施工的应立即责令停止施工,对于未经许可的施工行为制止无效时,立即报告当地政府管道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制止。定向钻、顶管施工作业时,应开挖监测槽,同时在管道正上方人工开挖确认管道埋深,以便观察施工装置的行进方向,确保管道安全。施工作业结束后,与施工单位对保护工程进行联合验收,确认管道是否受损。   

(3)推进“智能监测+精准防护”的技术升级,筑牢“物理+数字”双防线。利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等手段,对可能存在偷干、蛮干风险的管段重点巡护,应用移动式监控设备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和管理,智能监控平台设置施工预警,密切关注机械施工动向,出现异常状况自动推送至燃气企业监护人员及属地负责人。利用无人机巡检技术,每季度对重点区域管网进行航拍,识别挖沙取土、沟渠作业、违规占压等隐患。

(4)构建“实时感知+协同联动”应急体系,筑牢“常态+突发”双防线。与物业小区建立长效联防机制,打通小区红线内燃气管道安全防控难的“最后一公里”,联合演练提升物业应急处置能力。与自来水、热力、电力等兄弟单位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抢修状况实时互通,确保突发情况下快速联动响应。在室内燃气管道通气前期,通过现场可视化提示,粘贴反光警示标贴、应急处置流程牌,联合物业开展线下宣传培训,发放安全用气手册。对装修公司开展专项培训,掌握预防损坏管道基本技能,将被动补救转为主动预防,降低装修风险,提升公众安全素养。针对巡检人员能力差异,实施分级培训与差异化配置,按照一事一案、一处一案的要求,制定施工现场开挖应急专项处置方案,把控阀门、应急通道、应急物资等要素是否到位。重点区域配备专职应急小组,保证应急状态下能够迅速控制现场。利用智能监测赋能,部署泄漏物联网传感器等技防手段,实现燃气泄漏、管道破损等风险的实时预警。户内推广安装智能燃气表、自闭阀、报警器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异常用气,提高户内燃气管道本质安全水平。


作者简介:达朝博,1991年生,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甘肃昆仑燃气安宁分公司副经理,主要从事城镇燃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系方式:18054194688,553675686@qq.com。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77号3026室 邮编:730030 邮箱:guandaobaohu@163.com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管道保护网 陇ICP备180021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 95_95px;

    QQ群二维码

  • 95_95px;

    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87198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