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18719811719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 内页轮换图

管道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企警民关系研究

深入推进管道保护法实施解决基层工作热点难点问题

来源:《管道安全保护》2025年第2期 作者:隗功臣 时间:2025-7-20 阅读:

隗功臣

北京市房山区城管委管线科

 

北京市房山区所辖石油天然气管道17条总长284.26公里,化工管道76.30公里。近年来,房山区以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为指引,落实法律赋予管道保护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监督等职能,围绕“保安全、促发展”目标,依托管道基础数据库,全面收录长度、介质、权属企业、高后果区分布等信息,为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在长输管道保护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实践,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机制创新破难题。针对部门协同低效、施工隐患预判不足等问题,创新“一五一”工作机制。即:“一”项定期通报,每月召开跨部门联席会议,通报管道运行与破土工程风险,如2024年预警“五沟十河”工程交叉施工风险,有效避免了管道受损事件的发生;“五”项监督制度,建立日常巡查、联合检查、事故调查、考核评价、典型案例通报机制,压实责任,如某企业违法占压管道,通过联合惩戒15日内完成了清除;“一”个重点工程提前对接,推行“区城管委、属地、信息单位、管线企业”四方对接,建立“防护系统数据通报制度”,实现破土工程信息实时共享,如2024年44次对接有效消除了17起施工隐患。同时推行“段长制”责任体系,将监管触角延伸至全区12个乡镇、260个村(社区),签订责任书超500份,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属地协同”的立体化管理格局。

(2)隐患治理见实效。以管道全生命周期管控为目标,推行“四个锚定”,开展管道全生命周期隐患排查整治。一是锚定新增隐患动态清零。建立“发现—整改—销号”闭环管理,2024年完成47处隐患整改,推动5家长输管道企业占压隐患全部清零,全区小卫星拍摄识别的隐患全部动态清零。二是锚定“高后果区”标准化管理。制定高后果区风险评估、廊道通透、三桩一牌、监控设备运维、智能感知监测、段长负责制、分级巡查、软硬隔离、逃生通道、应急演练、重点时段专人值守、定期宣传12项管控规范,以及管道迁改、距离控制等治理措施,使高后果区数量从71处压减至25处(降幅61.33%)。同步实施“三桩一牌”加密工程,新增更新标识5000余处;拆除廊道风险构筑物2202平方米,有效保障了管道运行安全。三是锚定重点工程提前预判。重点项目提前介入风险评估,如某高速扩建工程通过三维扫描预判沉降风险后,提前采取加固防护措施。四是锚定段长负责制。将全区划分12个乡镇、260个村监管单元,签订500余份责任书,优化管理的同时也提升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如某村段长在24小时内协调了5处缺失标识的治理工作。

(3)技防群防强监管。建成覆盖全区的智能监测网络,在高后果区部署140余处24小时电子监控设备,配备触线报警器、三维激光扫描等装置,实现管道周边环境变化实时预警。创新“线上+线下”群防模式,通过“管道沿线土地经营者”微信群推送警示案例200余次,发动群众参与隐患举报,形成“人防+技防+群防”的立体化保护体系。

(4)应急实战提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一高后果区一预案”,2024年针对管道泄漏、火灾爆炸等场景开展跨部门联合演练8次。在重点区域布局应急物资储备点储备专业抢险设备300余台套,组建复合型抢修队伍并开展物资调配、堵漏实操等专项培训,应急响应效率从原来的60%提升至100%。


围绕房山区管道保护工作实际,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土地权益矛盾、地方法规配套不足等问题对管道安全保护工作的制约。如部分早期征地补偿标准与现行政策脱节,多处农田因种植结构调整引发补偿争议;城乡规划与管道“红线”偶有冲突,历史住宅占压需逐步解决,《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执行细节空白,如某村民在管道保护区范围内打井,因处罚标准不明,仅能责令停工,震慑力不足,导致此类现象屡禁不止、屡禁屡犯。如何靶向施策破解难题?需深入贯彻落实管道保护法,在不断优化机制、强化科技、深化共治上下功夫,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1)研究制定“以租代征”政策。针对征地补偿标准争议问题,建议研究制定“以租代征”政策,完善以租代征补偿机制,制定补偿实施细则,明确补偿区间,建立“协商—评估—公示”透明化流程,化解群众疑虑,如某管道改线工程实施透明化流程,1个月完成12户协商,工作进度提速50%。

(2)强化规划衔接。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编制中,划定管道保护“红线”,提前避让高后果区;对已存在的土地使用冲突,如占压、保护距离不足等问题,建立“一事一策”协商机制,通过土地置换、补偿安置等方式,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补齐地方法规短板。建议推动专项立法,针对《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在地方执行中的空白,加快制定《北京市长输管道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明确管道保护区内施工审批流程、违法施工的法律责任及第三方损坏赔偿标准,填补法规空白。同时细化执法依据,规范执法程序,完善管道保护工程行政许可审批,明确管道与地下设施交叉穿越、周边新兴产业活动监管等场景的处置标准,解决“执法无据、处罚乏力”等问题。

(4)政企联动深化协同治理。联合政府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管道企业开展“护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打孔盗油、违法施工等行为;推动建立“管道企业—属地政府—社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判土地权益纠纷和安全风险,不断提升综合保护效能。

(5)技术赋能智慧管网。加速老旧管道防腐层修复、环焊缝隐患治理;推广AI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违建占压、野蛮施工等隐患;建设智能化监管平台,整合土地规划、管道监测、应急资源等数据,实现“一网统管”。

(6)搭建公众参与的“共治平台”。开发“管道保护”微信小程序,开通“土地权益咨询”“隐患随手拍”功能,实现群众诉求与政府监管的无缝对接。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结合土地权益和法规政策,制作《管道保护与土地使用指南》动画短片,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宣讲,提升群众依法维权和护管意识。


作者简介:隗功臣,1975年生,本科,现任房山区城市管理委管线科科长,主要从事长输管道保护和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工作。联系方式:15600070178,guandaozhenggaiban@163.com。


上篇:

下篇:

关于我们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广场南路77号3026室 邮编:730030 邮箱:guandaobaohu@163.com
Copyrights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管道保护网 陇ICP备18002104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3034号
  • 95_95px;

    QQ群二维码

  • 95_95px;

    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18719811719